10月PMI出炉,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记者 嘉合
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6%和50.7%,分别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与1.3个百分点,但均高于临界点。
专家认为,10月份,受“十一”节假日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不过,整体来看,经济向常态回归仍是大趋势,在宏观政策支持下,制造业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仍保持乐观预期。
10月制造业PMI降至49.5%
对于10月份的PMI数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给予表示:
10月份,生产指数保持扩张,但需求有所回落。赵庆河指出,受9月份较高基数和10月份工作日减少等因素影响,10月的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生产景气水平保持扩张。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0%,相关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10月,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不过,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2%和51.8%,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市场需求持续恢复。
同时,市场预期稳定向好,连续四个月处于较高景气区间。10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稳定。
大型企业PMI为50.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特别是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不过,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7%和47.9%,比上月下降0.9和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此外,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6%和47.7%,比上月下降6.8和5.8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PMI仍保持扩张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非制造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1%,其中建筑业和服务业分别为61.4%和57.5%,均位于高景气度区间。
具体来看,10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但在“十一”节日效应带动下,与居民旅游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虽较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但仍在53.5%,连续3个月在53%以上,显示建筑业保持适度较快增长。同时,与基础建设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稳定在57%以上,新订单指数环比升幅超过2个百分点,升至50%以上,显示基础建设投资稳定发力,相关活动保持活跃。
市场建议稳经济政策仍需发力
对于10月PMI等数据,市场普遍认为,当前虽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但需求不足矛盾仍突出。
红塔证券宏观研究员杨欣指出,在内需上,10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过去5年同期平均下降0.9个百分点,内需主要是季节性的波动。
外需上,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8%,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过去5年同期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外需下滑幅度大于季节性水平。
同时,赵庆河也指出,从制造业来看,调查结果显示,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六成。
在市场普遍看来,当前经济修复成果仍需稳固。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全球贸易投资仍在低位,外需或将持续承压。外需走弱则更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民企投资、居民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内需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函数。只有民营企业投资发展预期提振,经济才能实现内生性复苏。”张奥平称。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表示,数据反映国家统计局对三季度经济表现的判断,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接下来仍要立足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着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确保已出台政策落实显效。
张奥平预计,在政策面加力衔接今明两年稳增长的情况下,未来经济整体活力将好于今年二、三季度。“市场主体也应更加乐观,不应陷在以过去看未来的线性外推式逻辑陷阱中,积极布局远期机遇。”
非制造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1%,其中建筑业和服务业分别为61.4%和57.5%,均位于高景气度区间。
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是除了产成品库存之外,唯一环比增加的分项指标,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更是环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未来有着乐观预期。
最后进行一个总结,10月PMI的多项指标都出现回落,一方面是季节性的波动,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需求偏弱,经济修复成果还需稳固。不过,企业对于未来保持乐观预期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后续随着各项扩内需、稳外贸政策逐步生效,经济内生动能将稳步增强。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