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世界跳水冠军全红婵该不该立雕像呢?

在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一座崭新的铜像静静矗立,它纪念的是一位年仅17岁的世界冠军:全红婵。一位比明星网红还要火的广东小姑娘,技压四座,群雄皆惊,连很多明星大佬都纷纷找她合影留念,是一个红得发紫的姑娘。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一个青少年运动员,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获得了如此高的荣誉,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疑问和反思,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这件事一是因引起轰动。在网上热议不断,有不少人表示热烈赞成,全红婵是无数年轻人学习效仿的榜样,是青年楷模,名至实归,这个铜像立的好!

当然,人红是非多,有很多人赞扬肯定全红婵,也有部分人对全红婵大大咧咧,不修边幅,不注意社交礼节,尤其是在国际重要场合口无遮拦,失了礼节,表示不理解。认为如果他多读点书,增加点文化素养就更完美了。不过人无完人,咱们不能把小姑娘当成神,她是世界冠军不假,但她也是一个只有17岁尚未成年的女孩子,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脾气秉性,食人间烟火,品酸甜苦辣,如果把它当成神来顶礼膜拜的话,好像是有点过分了。

全红婵真诚是不假,世界冠军也没错,但是她要是进一步学好社交礼仪,知道怎么和大家友好相处的话,可能各方面进步更大。咱们中国很有人情味,人际关系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从前我个人感觉塑像都是为革命烈士雕刻的,要么是为了国家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往圣先哲,至于活人立塑像、立祠堂这事,好像也有,叫生祠之类的称谓。不过总感觉到有点别扭,这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似乎有些不妥。

有人认为全红婵是世界跳水冠军不假,为国争光也是事实,但问题是她只有17岁,还是一个孩子,有点不吉利,太过于夸张了不合适。她今后的道路还长着呢,也不能保证长期得冠军,以后万一出点错怎么办,人哪有完人呢?再说了,一个17岁的孩子,这么小就备受尊崇,以后飘了怎么办?这肯定不合适也不吉利。

有些支持立塑像的人分析了一下,就是全红婵到底有没有资格塑立铜像呢?一般认为,少年得志,14岁就荣获世界冠军,又是全红婵的黑粉特别反对立塑像!既然塑造了肯定是因为喜欢全红婵,肯定了全红婵的成绩才塑造的该铜像!她小小年纪14岁就跳水荣获世界冠军!不能塑造了全红婵铜像又去毁掉全红婵的铜像!这是出尔反尔!这是不自信的行为和表现!

全红婵出身寒门,她的经历是一篇立志传奇!7岁就抱了一个枕头到体校上学!14岁在东京只身一人取得世界冠军!记者问她“你从水里出来冷吗”她说“很冷,我没有外套和褥子”如果毁掉该铜像,那我们就忘记了初心!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就是什么样子!不论全红婵以后取与不取的世界冠军,我们都要做到一如既往的喜欢她!听我们的婵宝说“只要能活着就好”多好的孩子呀!为什么要掺杂太多的杂念在里面!支持婵宝!支持该铜像!她预示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和未来!

这是支持者的声音,我们再来听听反对者的声音。

但是有人认为,如此行事存在不妥。毕竟全红婵年纪轻轻,此刻不宜给予她过度的宣扬。确实,鼓励民众热爱体育、为国家争光的路径丰富多样,“立铜像”这种方式并非恰当之选。假设日后她的成绩出现起伏,甚至因自满而犯错,难道要把铜像移除吗?而且像跳水这一类剧烈的体育运动,一般情况下35岁以后就很少参加国际比赛了。大家一直坚信,只有那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惊天动地的重大贡献、能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永恒印记的杰出人物,才应当享有这样的尊崇。

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环境确实对一个人能够带来很大影响,生在富裕之家和贫寒之家,斗志可能会有所不同,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出名的人和无名的人,心情都会不一样,人很容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意志力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大环境对每一个人更加重要。而且人还是一个很容易自满和骄傲的族群,在金钱名利和荣誉面前,不知道有几个人能把持得住。世界充满诱惑,给未成年的小姑娘设立雕塑,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不管怎么说,平平淡淡的生活,柴米油盐的日子才是真实的,大家人人平等,和平相处,充满友爱,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毫无疑问,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全红婵作为世界冠军,是国家的骄傲,也是广东的骄傲,家乡人民热爱自己的蝉宝宝,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也总是喜欢勇为天下先,不按套路出牌,再说了财大气粗,宣传一下本土的跳水英雄,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这尊雕像的设计和建立有没有征得全红婵本人的同意,因为这毕竟涉及到本人肖像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和全红婵进行全面的沟通,这是对一个世界冠军基本的尊重,也是维护一个人基本人权的需要。这不仅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也是国家宪法和民法所规定的内容。

全红婵和陈芋汐只是运动员,获奖的运动员而已,希望媒体不要过多干预他们的私生活,打扰他们的训练和比赛,给他们增加太大压力,比赛成绩是一回事,有输也有赢很正常,个人的平安健康幸福也很重要。

给全红婵树立雕像,很明显就像把小姑娘架在道德的火炉上烘烤,让她增加很多心理压力,这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讲,是不是有点残酷呢?

树立全红婵的雕像,就是肯定了他这种吃苦训练的精神,吃得苦中苦,才有大作为。

全红婵确实很优秀,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她很朴实,具有跳水的天赋,当初学习跳水,是因为家乡水资源丰富,山岳荷塘很多,家乡很多孩子都喜欢游泳这项运动。而全红婵在几个慧眼名师的栽培下,刻苦训练,一路上升。当然,全红产出身贫寒,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如果国家没有专业的体校,她还真没这个机会。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让这个家庭能看到希望,全红婵学习跳水非常刻苦,每天进行长达12个小时的刻苦训练,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终成就了今日成就。

但是,假如全红婵家庭很富裕,没有一点压力,根本不差钱,靠钱堆起来的话,那她还有这么大的拼劲吗?别的不说了,看看咱们中国男足队员的表现就知道了。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肯定全红婵成绩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发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红婵的跳水成绩是不是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民族的整体运动水平呢?是不是符合体育精神呢?

我国培养运动员一般是集举国之力,进行严格刻苦训练,最终培养成功的。这种方式在我们认为是合情合理,但是可能在某些外国人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曾经有一位德国的运动员曾经说,我不羡慕你们的跳水运动员拿了这么多金牌,这是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培训取得的,每天12个小时的训练,就为这点成绩,超出了正常孩子的承受能力。我们宁可不要这样的成绩,他们的运动员基本上就是八小时正常训练,很多都是私人自己业余参加比赛的。他们没有把比赛成绩看得那么重。如果因为比赛吃这么多苦,值得吗?

当然了,这很可能有点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味道。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才能出成就,只有千锤百炼,才能修炼成才。其实中国人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民族,这一点外国人可能很难理解。

但是这种可以培养运动员的方式会不会加重内卷的现象呢?树立全红产的塑像,是不是给人一种一定要努力吃苦取得成就的思想呢?这种思想值得提倡吗?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这位年轻运动员的成就。在竞技体育这个残酷而激烈的舞台上,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冠军,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汗水。这位17岁的少女,无疑在体能、技术和心理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种成就,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她所在团队、教练以及国家体育系统的一种认可。

然而,当我们为这位年轻运动员的成就喝彩时,也不禁要问:一个17岁的孩子,我们是否更应该关心她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长?在竞技体育中,为了追求更高的成绩和荣誉,运动员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一个还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是否过于严苛?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她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运动成绩?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举国之力培养运动员的问题。在一些国家,为了在国际体育赛场上争得荣誉,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培养运动员。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带来短期的成绩提升,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它可能加剧社会的内卷现象,使得更多的孩子被卷入到激烈的体育竞争中,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此外,这种培养方式也可能导致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就业和生活的困境,因为他们可能缺乏其他方面的技能和经验。

那么,为一位17岁的世界冠军塑造铜像,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传统上,塑像往往是为了纪念那些为革命、为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这些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进。而一位年轻的运动员,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她的贡献是否足以与这些历史人物相提并论?这是否会给人一种“唯成绩论”的错觉,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表面的荣誉和成就,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此外,这种做法还可能陷入偶像文化的泥沼。在当今社会,偶像文化盛行,人们往往对明星、偶像抱有极高的期望和崇拜。为一位未成年的运动员塑造铜像,可能会使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甚至成为一种“偶像”的存在。这种身份的转变,可能会对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她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期待,也可能会在追求更高的荣誉和成就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这种做法。毕竟,这位年轻运动员的成就也是她个人努力和团队支持的结果。为她塑造铜像,可以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体育事业中,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这也可以成为一种宣传和推广体育精神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体育。

但是,在肯定这种做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态度。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避免过度追求成绩和荣誉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和审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导向,避免陷入偶像文化的泥沼而失去了更深层次的追求和意义。现在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全民迷失的时代,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利而疯狂,对灵魂的追求,对精神的升华,对现实的批判,对社会的反思,都亟待加强,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塑造一个17岁女运动员的塑像,又是否合适呢?

总之,为一位17岁的世界冠军塑造铜像,既是一种荣誉和肯定,也是一种挑战和反思。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既要肯定运动员的成就和努力,也要关注她的成长和发展;既要看到这种做法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也要反思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