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毛远志逝世,其丈夫整理遗物时发现一封旧信,内容让人泪目
1990年,当68岁的毛远志走向生命尽头之后,丈夫曹全夫怀着悲痛的心情为她整理遗物,谁知发现了一封旧信。
毛泽东70寿辰合影,后排左起:曹全夫、毛远志、王海蓉、毛泽东、李敏、孔令华
看着信上潇洒奔放的字迹,曹全夫想起来了,当年他们夫妻二人,是怎么千辛万苦才把这封信,给保存了下来,而这封信是来自家里长辈的,内容也令人泪目。
为何毛远志夫妇如此珍视这封信呢?他们与写信之人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1990年,当毛远志被肝癌折磨到痛苦难耐的时候,她用虚弱的语气,告诉家人子女们,她要看一封信。
这封信好不容易被翻出来之后,子女们发现很奇怪的一点,就是这封信竟然只有上半张,下半张的内容不翼而飞了。
对毛远志来说,那消失下半张信件是她的遗憾,因为那上边有她大伯毛泽东的署名。
没错,原来毛远志竟就是毛主席的亲侄女,毛泽民的女儿,都知道毛主席有众多侄子,可很多人不知道毛远志是他最疼爱,也是唯一的侄女,甚至毛主席一度将她当作自己的女儿,带在身边教她许多。
毛远志一向都很低调,很少提及她跟大伯毛泽东之间,有着怎样的亲情故事,就连她的子女都很少听到过。
直到生命垂危之际,毛远志觉得自己若是不把许多事情讲出来,子女们都不晓得毛主席是多么得伟大,也不知道毛家人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
于是,几乎是在头脑还有些清醒的情况下,毛远志将自己的一些家事,以及跟伯伯毛主席之间的故事向子女们进行了讲述。
毛远志记忆最深刻的便是1938年,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才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毛远志那时只知道这里是自己大伯毛泽东领导革命的地方,父亲毛泽民也在这里,在毛远志的印象里,她从小就跟母亲王淑兰在家乡,父亲则是跟着大伯在外地搞革命。
所以没有人管教的毛远志,从小就如一个“假小子”一般,每天爬高上低,那时杨开慧很是喜欢毛远志,便给毛远志取了一个“野妹子”的名字。
后来,因为大革命失败,在韶山的毛家人遭到了反动派的攻击,还是在党组织和乡亲们的掩护下,毛远志跟母亲王淑兰才逃了出去。
从此,在毛远志的印象中,她的童年生活就过得异常艰难,母亲带着她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时也要维持生计,最终她们只能以乞讨手段谋生。
也以此当作了掩护,后来毛远志还曾与母亲一同被捕,关在了长沙陆军监狱,那一年她才仅仅6岁,就已经尝尽了许多苦楚。
王淑兰
幸运的是,在红军的帮助下,她们顺利逃脱了出来,后来继续在各地奔波,为革命活动拼命着,直到毛远志16岁那年,她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延安。
毛远志对父亲最多的印象,就是她一直小心翼翼收藏着照片中的那个形象,因为父女二人几乎都没见过几次,每一次都是匆匆而别,对毛远志来说也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1990年,毛远志逝世后,他丈夫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封旧信,内容让人泪目,竟是毛主席亲自执笔所写。
幸运的是,毛远志在延安终于见到了大伯毛泽东,毛远志总觉得大伯跟父亲长得很相似,所以就一直忍不住盯着毛主席看个不停。
毛主席在唯一亲侄女毛远志刚到达延安的当天晚上,就带着她一起吃了顿晚饭,眼看侄女一直盯着自己看个不停,心思细腻的毛主席知道毛远志应该是想她父亲了。
当毛远志问出:父亲去了哪里之后,毛主席便安慰说着:“你父亲去了新疆工作,那个地方很远很远,不过不要担心,他会回到延安,你会见到他的。”
正是在毛主席的宽慰之下,毛远志就将这些心事暂时搁置在了一旁,看着大伯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毛远志也开始思考起了自己的未来,因为从小就受到家人革命思想的影响。
所以毛远志就直接向大伯说,她也想成为八路军的一员,或是到杭大去学习,听完侄女的话语后,毛主席没有多说什么,把侄女给叫到身边。
当着她的面拿出了一张纸,然后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毛远志不明所以,直到大伯让她将这几个字都念出来。
毛远志支支吾吾了半天,发现自己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毛主席并不是为难她,而是笑着跟侄女说:“不着急,你年龄还小,先将之前落下的文化知识给学到位了,再到杭大去学习,等到你学成之后,党组织有许多工作,都是要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来做的。”
那时在毛远志的眼中,毛主席不仅仅是自己的大伯,是自己的家人还是她的指明灯。所以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远志很快有了学习的机会,被安排到了延安鲁迅小学。
她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小学课程全部给学完,毛远志的努力学习,党组织也看在眼里。
不久之后,毛远志就被派到了军委二局参加工作,毛远志没有因为是毛主席侄女这一特殊身份,而在工作中有任何偷懒的行为。
反而是因为这个身份,她必须竭尽所能做好工作,一心想着为大伯争光,所以那时毛远志工作起来,是完全不知道休息的,更不知道累,有时候竟能坚持到两三个晚上都不睡觉。
久而久之,毛远志因为作息不规律的原因,留下了长期头痛的病根,但只要能为党组织贡献一份力量,毛远志觉得这就值了。
一晃眼,毛远志来延安已经快八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她一直有一个心事没能放下来,那就是关于父亲毛泽民为何一直没从新疆回来。
毛远志想问大伯,可却又不敢问,不管是听到了怎样的风声,毛远志心里一直抱有着期望,就是父亲总有一天是能回到延安的。
毛泽民
1990年,毛远志逝世后,其丈夫整理遗物时发现一封旧信,这封信只留了半张,还是毛主席所写,内容是什么,为何会让人泪目呢?
毛远志是在缘分的推动下,认识了曹全夫,二人聊得来很快就成为了男女朋友,因为在延安,毛远志最亲近的家人便是毛主席,于是在1945年重庆谈判结束后,毛主席回到延安没几天的时间。
毛远志就带着曹全夫去拜访了毛主席,那一天,他们就像普通的人家那般一同吃了顿饭,毛主席还特地请炊事员,给毛远志二人做了一大碗扣肉。
毛主席了解了曹全夫参加革命工作已久,看起来为人老实,便算是作为家中的长辈,默认了二人的交往。
曹全夫
也是在这一次,因为毛泽民的下级余建新提了一句,毛主席才沉痛告诉侄女一件事,她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弟弟毛泽民,已经被反动派给杀了。
时隔这么多年,毛远志终于听到了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她看着大伯毛主席的眼眶中,也饱含了热泪,毛远志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赶忙捂住脸跑了出去,痛哭了一场。
毛远志已经不是16岁,她成熟长大了,即使悲伤也还是振作了起来,毕竟她还有一件事要跟大伯讲。
原来,毛远志之所以带着男友曹全夫一起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二人,打算到东北去创建新区,那时,我党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就开始组织了大批的干部去东北。
毛远志二人也早想着。要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一番,听到毛远志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力,毛主席很是欣慰,多番叮嘱了一下,在毛远志离开的那天,亲自看着她的身影渐行渐远。
后来,毛远志和曹全夫二人打算结婚了,需要有家里的长辈点头同意,思来想去,毛远志打算以写信的方式告知大伯毛主席这件事。
当毛主席收到信件之后,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提笔给二人写了回信,表示同意他们的婚事。这封信,也是毛远志从大伯毛泽东那里收到的第一封信,对她来说意义重大。
所以毛远志一直小心翼翼,收藏着这封信件,可那时二人在前往东北的路上,一直都危机重重,毕竟时不时都要通过国统区,动不动就要被搜身,曹全夫为了安全起见,就提出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将这封信给折成两半,留下带有毛远志姓名的那部分,将毛主席留下姓名的那部分,给裁出来。
本来毛远志是不同意这件事的,毕竟这是毛主席给她第一次写的信件,她心里是万分舍不得的,可若不这样的话,被国军发现恐怕会惹来杀身之祸,最终为了安全起见,毛远志只能勉强同意。
而这封被裁了一半的信,则是由毛远志小心翼翼收藏了将近半辈子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毛远志一直低调的生活着,从不主动麻烦毛主席,害怕打扰他的工作。
反倒是毛主席一直惦念着毛远志,在他七十寿辰的那一年,终于见到了侄女,说她怎么这么多年都不来看自己,还关心着毛远志的头疼怎么样了。
被大伯关心的毛远志,自然是感动不已,后来二人聊了许多,毛主席也一再强调,让他们不要担心打扰自己的工作,要常写信常来看看他。
在毛主席生病的那几年,毛远志时不时就会给他带些礼物,用学习到的中医给大伯缓解病症。当得知大伯去世的时候,毛远志是心痛不已,一直怀着对毛主席的想念,过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而那封在毛远志去世后,被她丈夫曹全夫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信,就是毛远志寄托对毛主席怀念的承载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