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市1医院 串起儿虐防护网
医院防护儿虐筛查5标准
阻止儿虐,医院串起防护网。为强化医疗院所的儿童保护意识,卫生福利部最快今年上半年试办指定儿虐验伤责任医院,目标至少「一县市一医院」,除了加强训练院内医事人员诊断疑似儿虐,也辅导社区内其他医院、诊所,点、线、面织起儿保网络。
当发现疑似儿虐事件,依儿少法医事人员有通报责任。根据卫福部统计,101年全年有3万5823件儿少保护事件,其中逾1成来自医事人员的通报。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好比侦探,从受伤儿童身上的蛛丝马迹挖掘真相,及早发现儿虐事件。
验伤标准比一般严格
台大医院云林分院急诊医学部主任李建璋接受卫福部委托,近日完成一份提升医院儿保功能研究案,并建立疑似受虐儿的标准诊断格式,医生要仔细检视孩子的皮肤、头颈部、腹部伤害、外观等,而且附验伤照片,比目前各医院的验伤单或病历详细,目的是不放过任何可疑细节,日后当作呈堂证供也更有力。
此举难免加重医院的行政负担,不过卫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表示,会呼吁医疗院所发挥社会责任,担任儿虐验伤责任医院,协助国内累积儿虐诊断资料。
助社工判断是否受虐
卫福部保护服务司长张秀鸳说,第一线儿保社工的专业在于借由观察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去判断孩子是否处于受虐高风险,然而,当孩子身体有伤,社工就算对家长说词心存疑虑,检验伤势的「眉角」,还是得仰赖医生协助。
张秀鸳说,过去曾出现同一疑似儿虐外伤,2家医院鉴定结果却截然不同的状况,一个说是单纯意外,一个则判断外力所为,她期待能有儿虐验伤责任医院累积收治经验,并强化第一线医护人员的教育训练。
李建璋表示,医学训练告诉医生,要相信病人说的话,但面对疑似儿虐的病例行不通,因为带受虐儿来就医的大人,很有可能就是加害者。他建议参考美国设置「儿童虐待儿科」的作法,让小儿科专科医师再经3年训练,取得这项次专科,专门从事儿虐验伤。
医护应心存受虐警觉
儿童保健协会理事长、马偕纪念医院一般儿科主任邱南昌指出,孩子遭受虐待或被疏忽照顾,比较棘手的是隐藏在身体内的伤害。他曾遇过病童的骨折呈现螺旋状,家长却解释是意外撞到;有幼儿头盖骨裂伤,家人指意外撞击,但幼儿力气不太可能撞到头盖骨两边都受伤。当检查与家长解释的理由对不起来、或是就医时舍近求远、孩子身上新旧伤痕同时存在等等,医护人员都要「多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