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保险资产规模增至30万亿元,连续7年居世界第二大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陈雪珂 武汉报道

“2023年保险行业发展成为经济的一大亮点,总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保费增速约9.14%,远高于经济增速5.2%。”日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保险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保险密度呈现大幅增长,2023年达3635元/人,从2013年以来10年间增幅为187%;保险资产规模逐年增加,2019年总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2023年达到29.96万亿元,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指出,2023年,我国保费收入大幅提高主要受疫情消退、预定利率调整、银保渠道发力等影响。“例如,自2019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增速逐步回升。2023年,银保渠道收入增速大幅提高到21.63%,同比增加12.6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指出,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大幅度增长,2023年达37640亿元,增速9.94%。胡宏兵指出,“我们也应关注到人身险业务构成出现分化。2023年,寿险保费收入大幅增长12.68%至27646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略有提升至9035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下降明显,从2022年的1073亿元下降至959亿元。”

“寿险规模大幅增加主要受预定利率调整限期政策影响,高现金价值的增额终身寿险热销。近十年来,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均呈下降趋势,波动较大,当前,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健康险市场缓慢恢复。而意外险收入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受到行业整顿的影响。2021年,原银保监会出台《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规范意外险销售佣金,要求各保险公司报送佣金费用率上限,以规范意外险销售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胡宏兵解释。

此外,《报告》显示,我国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职能,保费赔付支出大幅增长,2023年达18883亿元,10年间增长约3倍。其中,人身险赔付9712亿元,增长25.6%;财险赔付9171亿元,增长18.3%。

在解决民生养老问题上,我国保险业也在持续加码。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到2023年底共有745只产品,其中保险类有99只。在商业养老金方面,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发文指出,截至当前,累计开户超过59万个,业务规模约180亿元。

此外,《报告》表示,通过下调预定利率至3%,控制利差损;全面实施“报行合一”,限制高费用率;实施代理人分级制度等措施下,保险行业发展日益规范稳健。

然而,胡宏兵进一步指出,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内部挑战下,中国保险业亦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在资产端,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保险业资产端显著承压,资金运用和盈利面临挑战。在人才端,从业分级制度落实,行业增员压力增大,保费短期承压,保险业扩能增效面临挑战。

《报告》显示,自2020年起,我国保险代理人队伍数量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底,代理人数减至281.34万,较2019年底下降了69%,无止跌迹象。个人保险代理人保费收入逐年下降,截至2022年底,个人代理人保费规模为20757亿元,较2019年下降了3.77%。

“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行业须探索新模式与策略,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胡宏兵表示,2023年,保险行业将AIGC技术融入全流程经营,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行业要加速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当前保险业处于数字化建设阶段,头部保险机构陆续推出数字化转型战略,并成立科技子公司,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且激烈,保险机构发力深耕私域流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