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物理之夜”在京举办 ,顶尖科学家共话物理学未来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吴雨佳

7月15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物理之夜”在京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物理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学者以及广大科学爱好者近500余人参加,共赴科学艺术盛宴。

当天,张朝阳、丘成桐、Edward Witten、Cumrun Vafa、Alexei Kitaev、Subir Sachdev、徐一鸿、王贻芳和张新民等全球知名物理学家们同台交流,共话物理学前沿与未来发展。

直击物理前沿 探讨量子引力最新研究进展

大会开始,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丘成桐致开场辞。他表示,如今物理、数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已经紧密关联,基础科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青年人来说,应该通过多与别人沟通获得成长。新知识可能会在你心中播撒下兴趣的种子,通过坚持学习和研究,你可能会突然产生灵感,并创造出新的Idea。”

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与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发表简短致辞,很兴奋今年有更多年轻的面孔加入,希望更多人能通过大会学习了解到物理学最前沿的动态。

现场,狄拉克奖与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Cumrun Vafa教授带来了题为《量子引力和宇宙预言》的科普报告,深入分享了量子引力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介绍,最近通过深入研究弦理论,理论物理学家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宇宙中微小的粒子和遥远的星系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物理世界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过去认为在不同尺度上独立运作的物理规律,实际上可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物理学某些理论的看法,还可能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科学难题的新思路。”黑洞的深入研究与宇宙学常数的精确观测,提供了关于额外维度在极微观尺度下如何被压缩的线索。这些发现不仅推动了对宇宙基本结构的理解,还为解释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这种方法被称为“沼泽地纲领”(Swampland program),它象征着在理论物理的广阔而复杂的未知领域中,寻找那些能够稳固支撑我们对宇宙认知的坚实理论基础。

畅想未来十年 量子计算、弦理论、凝聚态物理或将取得突破

在重磅圆桌论坛环节,Edward Witten、Alexei Kitaev、Subir Sachdev、Cumrun Vafa、徐一鸿、王贻芳、张新民以及张朝阳等多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普专家共同讨论了当前物理学的热点问题,畅想对未来十年物理学发展的期待。

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Edward Witten表示,希望未来十年后能更深入理解量子力学与引力的关系,在弦理论方面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更系统性的见解,并能讨论下一个激动人心的对撞机计划。

麦克阿瑟奖与狄拉克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教授Alexei Kitaev表示,虽然无法准确预测,但希望量子计算能有所突破。此外,他也期望在超导体材料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从而实现聚变能源的利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AliCPT国际合作组发言人张新民则希望物理学家们在未来十年内能在暗物质探测上取得突破。

张朝阳认为,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革命的风暴中心,十年内人工智能会发展到相当先进的阶段,甚至人类大脑也无法理解。因此,相信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凝聚态物理、新材料、新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激励基础科学研究 年轻人有机会见证甚至参与重大突破

在学术交流之外,专家们也激励年轻学者们追求科学之美。在Edward Witten教授看来,年轻人应该从事基础科学的工作,特别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方面的研究。“在年轻时学习你能学到的一切,并抓住机会,而不是对想要解决的问题抱有太多先入之见。”

狄拉克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Subir Sachdev鼓励年轻人应该保持广泛的视野,学习科学的各个方面,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些知识何时会在未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张朝阳表示,“创新思维不一定要基于大量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是先行动起来,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敢于提问,你才有机会熟悉知识并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他分享现在自己做物理纯粹出于乐趣,不为考试和发表论文,因此能以更轻松的心态进行活跃思考,反而能发现一些更有趣的东西。王贻芳教授也强调物理是有趣的,且尚有许多重大发现等待着被探索。他认为只要足够幸运并且努力,年轻人有机会见证甚至参与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