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诺贝尔和平奖 日本原爆幸存者团体促「核武禁忌」摘桂冠

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11日揭晓,「日本原水爆受害者团体协议会」摘下和平桂冠。(图/诺贝尔委员会)

(17:52更新--委员会说明表彰缘由)2024年诺贝尔奖已于中欧时间周五(11日)上午11时(台湾时间下午5时)公布得主,获得殊荣的是日本广岛、长崎二战原爆生还者组织「日本原水爆受害者团体协议会」。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历来第2度颁给日本人士或组织。上一次是1974年,由前首相佐藤荣作以努力推动核裁军获奖。

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24年和平奖颁发给日本组织「日本原水爆受害者团体协议会」(日本被団协)。这个由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日本称为「被爆者」)组成的草根运动,因其致力于实现无核武世界的努力,以及透过见证证词展示核武器不应再被使用的决心,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肯定。和平奖得主揭晓之际,俄乌持续交战,中东冲突仍炽。

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11日说明,日本一群原爆幸存者针对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尾的原子弹攻击,在1956年8月10日成立了全国性质的生还者组织「日本被团协」,并且推展成为扩及全球的运动。成员们努力不懈,提升了世人对于使用核武引发灾难后果的认识。经过长久努力,国际之间逐渐形成了强而有力的规范,视核武使用为道德层面不可接受的行为,这套规范被称为「核武禁忌」(the nuclear taboo)。

1945年8月二战尾声,美军为了逼迫日军投降,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图为原子弹爆发后大地毁灭警项。(资料照/美联社)

委员会强调,在国际民间社会认为不该使用核武的运动范围更加广泛的背景之下,「被爆者」(日本原爆生还者)的证词具有特殊意义。这些历史见证者透过分享个人故事、基于亲身经历发起教育运动,并屡屡对核武扩散与使用发出紧急警告,有助于在全球凝聚广泛的反核武共识。「被爆者」帮助世人了解原爆无法形容的痛苦,进一步思考难以想像的灾难,并试图理解核武器带来的不可思议的苦难与伤害。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仍希望传达一项鼓舞人心的事实:近80年来,核武从未在战争派上用场。这一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被团协」和其他「被爆者」代表的非凡成就,促成了「核武禁忌」。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时至今日,这套禁忌规范正面临压力。核武大国持续把武器库现代化并升级,还有一些国家似乎准备获取核武;在当前的战争也已出现了使用核武的威胁。在这个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世人必须自我提醒,核武是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武器。

明年(2025年)将迎来2枚美国原子弹摧毁广岛和长崎、导致约12万居民丧生的80周年纪念日。投弹后的数个月以至数年之间,累计了一批数量相近的被爆者陆续死于烧伤和辐射伤害。诺贝尔奖委员会郑重提醒国际社会,今日核武毁灭力量更大,能够杀害数百万人并对气候造成灾难等级影响,一场核战争可能会摧毁人类文明。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弗立德奈斯(Joergen Watne Frydnes)11日在奥斯陆以手机出示2024年和平奖得主为「日本原水爆受害者团体协议会」。(美联社)

诺贝尔委员会要向所有「被爆者」致敬,他们承受生理磨难、背负痛苦记忆,仍然选择把惨痛经历转化为和平的希望与承诺。「日本被团协」提供了数千份见证、发布决议并公开呼吁禁用核武,更多次派代表团出席联合国与各类和平组织会议,努力提醒世界「核裁军」乃当务之急。

和平奖得主发表记者会末尾,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弗立德奈斯(Joergen Watne Frydnes)借此揭晓时刻严肃提醒,世界各国领袖都应该听一听「被爆者」的证言,审慎思考使用核武的恶果。委员会期盼,总有一天,「被爆者」不会再以历史见证者的身分与世人同在。在强大的纪念文化和持续的承诺精神之下,日本新一代正在传承这段经历和见证者的讯息,「他们启发、教育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而协助维护『核武禁忌』,这是人类和平未来的前提」。

诺贝尔奖从提名到入围的过程保密50年,和平奖是诺贝尔奖6大奖项之中唯一在挪威奥斯陆公布得主的奖项。美国《时代杂志》8日报导,挪威诺贝尔奖协会(the Nobel Institute)今年收到286项提名,其中89项提名为组织团体、197项为个人提名。2023年提交的和平奖提名数量为351项。

1901年到2023年,和平奖颁发117次,累计121人得奖,年纪最长的87岁,最年轻的41岁。历届仅有4次2人共享,其余113次均为1人独得。去年和平奖得主是如今仍在狱中服刑的伊朗自由人权斗士穆哈玛迪(Narges Mohammadi),她是历来第19为女性得主。和平奖得主揭晓后,只剩经济奖得主尚未公布,预计下周一(1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