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人民网记者 李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阶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
《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生态振兴有效推进。
到2035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产地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循环畅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生态振兴迈上新台阶,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指导意见》从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农业用水节约高效、加强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加快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等10项重点任务和措施。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落实《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介绍,近年来,各地聚焦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实践表明,在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坚持生产生态协调、坚持增产增效并重、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四个原则。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表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加快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何切实强化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支撑保障?严东权介绍,下一步将,从强化科技支撑、政策扶持、主体培育和制度约束入手,处理好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底线要求,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