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陳水扁319再現?川普遇刺 沒救的美國槍枝與極化政治

美国前总统川普13日遇刺受伤,在特勤人员护卫下振臂高呼。美联社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在宾州(Pennsylvania)参加竞选活动时遇袭,右脸明显染血,现场更传出多声枪响。从结果来看,枪击不只让川普挂彩,也造成一位民众身亡、两位民众重伤,枪手则被特勤人员当场击毙。整起事件目前朝着暗杀未遂侦查。

当然,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有前任与时任总统、总统候选人遇刺。细数历史,1865年的林肯(Abraham Lincoln)、1881年的加菲尔(James A. Garfield)、1901年的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1963年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都属凶手得逞案例。

未遂的同样不少,包括1835年的杰克逊(Andrew Jackson)、1912年的狄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33年的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50年的杜鲁门(Harry S. Truman)、1974年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1981年的雷根(Ronald Reagan)、1994年的柯林顿(Bill Clinton),以及小布希(George W. Bush)、欧巴马(Barack Obama)任内的各种安全事件。

其中,狄奥多·罗斯福与雷根都属中弹后侥幸生还的案例:罗斯福的子弹射入胸肌但未穿透胸膜、雷根经历105分钟开胸手术后成功取出子弹。川普这次同样幸运,根据美媒报导,枪手库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在爬上距离川普61公尺至122公尺的建物屋顶后,以AR-15型步枪进行射击,造成三位民众1死2重伤,川普本人则仅是耳朵溅血。

而从舆论反应来看,这次事件也与之前的总统遇刺案类似,都引发了大量阴谋论猜测,尤其现在恰逢美国总统大选、川普又奇迹地逃过一劫,中文舆论场自然涌现不少「美国319」、「美国陈水扁」类比:20年前的2004年3月19日、台湾总统大选投票前一天,民进党候选人、时任总统陈水扁与副手吕秀莲一起遭遇枪击,史称「319枪击案」。由于子弹并未命中陈吕要害,且选前民调不乐观的陈水扁又在案发隔天以不到3万票的差距险胜连战,「自导自演」的说法因此不胫而走。但可想而知,这种说法只对国民党支持者、泛蓝阵营有说服力;在民进党支持者、泛绿阵营眼中,指控319「自导自演」的人无比冷血,且甚至有部分深绿选民至今认为,319是「中共策动的暗杀计划」。

不过在笔者看来,川普遇袭还是与319有些不同。因为就算没有这次枪击事件,近期各种美国民调也都显示,川普的支持率已经凌驾拜登(Joe Biden)之上,反倒是民主党频现「换拜」声浪。当然极端一点来说,这次事件确实不能完全排除川普阵营「自导自演」的可能;但同一逻辑换个角度后,似乎也能为另一种叙事自圆其说:这次事件不能排除拜登阵营「狗急跳墙」的可能。而撇除阴谋论、回归现实政治,在枪手库克斯已被发现是共和党员后,能否直接定论这是压垮民主党选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距离大选投票仍有3个多月的现在,恐怕还有待观察,因为围绕事件的政治攻防尚未结束。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社会对319案的舆论对立,其实刚好能为20年后的川普遇袭提供观察视角:在高度分歧且日渐极化的社会中,不论重大选举暴力的真正成因为何,其后续都将召唤更加对立的政治氛围。

民主党潜在的控枪牌

首先是拜登与民主党一方。

这次事件当然在第一时间助推了川普选情,同时对民主党造成冲击,因此拜登迅速宣布暂停竞选活动、表态「美国不允许这种暴力行为」,并在事发当晚与川普进行通话;民主党人也纷纷释出关心,包括前总统柯林顿、前总欧奥巴马、前国务卿与川普2016年大选对手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都在事件不久后公开谴责袭击,祝福川普早日康复。而科罗拉多的民主党州代表史蒂文·伍德罗(Steven Woodrow)所说,「美国最不需要的就是对魔鬼的同情」,则遭到科罗拉多州民主党的谴责,导致伍德罗随后收回言论,并表示自己「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枪击事件。

显然,民主党的第一时间评估,就是阻止党派之争的战火与事件纠缠延烧,以免拜登选情继续失血,尤其是凶手身分未明的事发后几小时。

但在凶手身分明确后,不得不说,民主党还是暂时「躲过」了几个危险「雷区」:库克斯是20岁的年轻白人男性,不是少数族裔、有色人种、穆斯林,目前也未被发现与极左的反法西斯主义运动(Antifa)、声援巴勒斯坦的校园示威有关,且从库克斯枪法不准确、迅速被击毙等不成熟手法来看,「独狼式袭击」的可能性恐怕稍高一些。更重要的是,库克斯虽曾向与民主党结盟的政治行动委员会ActBlue捐款15美元,却是一位白纸黑字注册的共和党人。

换句话说,单从身分政治的视角出发,民主党在这件事上其实具备与共和党「打成平局」的潜力;再观察美国既有的政治分歧,有一与事件高度相关的议题,其实能为民主党的后续战线提供能量:持续难解的枪枝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民众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而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3年6月调查,32%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持有枪枝;但在枪支死亡率上升、大规模枪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控枪」呼声同样层出不穷,例如拜登就在2022年签署了控枪法案,又在2023年提出新的枪支政策立法,希望扩大2022年的法案内容。

传统上来说,控枪是民主党相对积极的议题,而这背后当然有民意基础的支撑。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6月调查便显示,79%的共和党人认为持有枪支会更安全,但也有几乎相同比例的民主党人(78%)认为,持有枪支只会更不安全;在枪枝取得上,绝大多数民主党人(86%)表示,在美国合法取得枪枝太容易了,但只有34%的共和党人这么认为;在枪枝持有上,大约一半的保守派共和党人(51%)表示自己持有枪枝,温和与自由派共和党人的比例则有38%,但保守和温和派民主党人的比例只有24%,自由派民主党人的比例更只有16%。

当然,两党中都有支持控枪的声音。前述的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便显示,两党支持者在三大政策主张上存在共识:防止精神疾病患者购买枪支(88%的共和党人和89%的民主党人)、将购买枪支的最低年龄提高到21岁(69%的共和党人和90%的民主党人)、反对允许民众未经许可隐蔽携枪(60%的共和党人和91%的民主党人)。

问题是在其他政策层面,两党支持者的立场便有所分歧。例如绝大多数民主党人赞成禁止攻击型武器(85%)和装弹量超过10发的大容量弹匣(85%),但多数共和党人予以反对(分别为57%和54%);另一方面,大多数共和党人支持允许教师和学校官员在K-12学校中携带枪支(74%),并允许人们在更多地方隐蔽携枪(71%),但这些提案仅分别获得27%和19%的民主党人支持。

而前述民意分布,其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枪击事件后的政治参与趋势、投票结果,不少研究都对此加以证实。例如2021年11月Laura García-Montoya、Ana Arjona、Matthew Lacombe就在美国政治学会(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上发表《美国的暴力与投票:学校枪击事件如何影响选举》(Violence and Vo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 School Shootings Affect Elections),文中调查了大规模校园枪击事件对美国总统选举(1980-2016)的选民投票率、民主党与共和党郡级得票率的影响。

而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校园枪击事件对选民投票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在经历枪击事件的郡,民主党的得票率平均增加近5个百分点。该文研究者因此提出,这是美国政治两党极化时代下的显著转变,证明校园枪击事件确实会对选举产生作用,且结果对民主党相对有利。

2023年12月,Tyler T Reny、Benjamin J Newman、John B Holbein、Hans J G Hassell则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Nexus)发表《公共大规模枪击事件导致美国人对枪枝政策的参与度大幅上升》(Public mass shootings cause large surges in Americans' engagement with gun policy)。文中爬梳了过去十年的美国中高知名度大规模枪击事件,并发现事件过后,两党支持者针对枪支政策的参与度都有提升,包括互联网搜索、观看流媒体纪录片、参与社交媒体讨论、签署请愿书以及向政治行动委员会捐款。更重要的是,知名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容易导致原本两极的舆论样态,最终倾向支持枪支管制。

从前述研究揭露的投票与舆论触动机制来看,在库克斯似乎身着Demolition Ranch(一个推广枪枝和枪枝文化的YouTube频道)衬衫被击毙,警方还在车内和家中发现制造炸弹材料的背景下,其实只要民主党的宣传与操作得法,不是没有机会把事件话题转到自己擅长、且也相对有利的枪枝管控上,借此对冲川普与共和党的舆论攻势,尤其这次枪击还导致现场民众一死两重伤。

此外,因为库克斯具有共和党员身分,且据报高中就会穿着迷彩狩猎服、戴面具到学校上课,这让民主党多了新一重的操作可能:在后续宣传上把库克斯塑造成「热爱枪械,精神失常的MAGA/右翼极端主义者」,以从极化政治的框架中获益。

停不下来的极化政治

当然,可能从极化政治获益的不只拜登与民主党,川普与共和党明显已经开始相关操作。

川普本人自不待言,在强大的舞台魅力、表演天赋加持下,川普基本上从受伤那刻起,便开始了极化政治的肉身展演:在右脸染血、特勤人员保护的场景中,高举右拳呐喊「战斗!战斗!战斗」,展现威武不屈的强悍形象,支持者也随即报以欢呼、且全场高喊「美国!」,气氛来到最高潮。之后川普还将出席7月15日开始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RNC),预计会有更多喊话支持者的热血言行。

而共和党的相关攻势同样层出不穷。例如乔治亚州的共和党众议员麦克柯林斯(Mike Collins)就公开指控「拜登下令」,并称共和党检察官应该指控拜登煽动暗杀;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范斯(J. D. Vance)则把矛头指向拜登竞选时的言论,「拜登竞选活动的核心前提是川普是独裁的法西斯主义者、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他,正是这种言论直接导致了针对川普的暗杀企图」;共和党的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同样表示,民主党领导人一直在煽动针对川普的「可笑的歇斯底里」,应该立即停止这种「煽动性言论」;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参议员蒂姆·斯科特(Tim Scott)则指责,「这是一次暗杀,且信息传递受到激进左派和企业媒体的帮助和怂恿,他们不断称川普是对民主的威胁、法西斯。」

只是如前所述,由于枪手是位白人男性,且目前已揭露的身分资讯实在距离民主党人有一段距离,甚至还是位注册的共和党人,这点无可避免要限制共和党的火力攻击。如果这次枪手是拉丁裔出身,可想而知,共和党与川普刚好能大炒一波移民问题;如果枪手是阿拉伯裔或穆斯林,那么事件刚好能与美国校园的挺巴勒斯坦学潮相联系,远在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还能趁机刷一波存在感;如果枪手是华裔,则能够与中美博弈、反中鹰派的议程相契合。问题是库克斯都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身分,这导致共和党人无法在熟悉的领域大展拳脚,而是只能空泛指责民主党塑造的选举氛围导致了暗杀,认为拜登不断发表煽动性言论,即便后者在不久前的辩论表现实在惨不忍睹。

而类似困境也笼罩着民主党。理论上来说,民主党确实有机会从库克斯的政治身分中获益,尤其如果在后续宣传上把库克斯塑造成「热爱枪械,精神失常的MAGA/右翼极端主义者」;问题是今天遇袭的并非出身民主党的拜登,而是代表共和党的川普,即便现场仍有平民遇害,川普却是支持者心中的「美国救星」,其受伤必然产生巩固共和党基本盘的作用,恐怕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民主党的政治操作,不论后者动员的是拥枪话题、还是极化政治。

换句话说,两党要藉这次事件召唤极化政治框架、极大化自己的选票利益,都存在理论上的可行空间,却也必然要受现实中的「不完美犯罪」牵制:对共和党来说,错的是枪手身分;对民主党而言,错的则是受害者(川普)的政党归属。

但即便如此,极化政治结构就像难解的枪枝分歧,还会在美国政坛继续存在。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6月的调查报告,从1994年到2014年,民主党与共和党人对彼此持负面看法的比例,都大约增加一倍,民主党中有27%的人表示共和党对国家福祉构成威胁,共和党中也有36%的人持反向看法。

皮尤研究中心的2024年5月调查更显示,美国人的政党分歧存在于各个领域,且有不断深化的趋势:只有38%的美国人认为两党的外交政策立场有共通点,其他诸如经济政策(32%)、环境(31%)、预算赤字(27%)、移民(21%)、枪枝政策(19%)、堕胎(18%)同样不乐观。与2023年相比,经济以外的前述议题数据都出现了下降(2023年调查未询问经济议题),例如2023年至少有54%的美国人认为两党在外交政策上有共通点,但这一比例在2024年下降到了38%,前述六个问题则总体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当然,美国的极化政治成因复杂,除了内战等久远的历史结构,美国近年的人口变迁、媒体生态系变化、经济不平等、文化冲突,以及新冠疫情等重大突然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个国家的内部分裂,2021年的国会山暴乱便是一例,这次川普遇袭后的两党各自攻讦、支持者间彼此盛传阴谋论也是如此。

而这种政治环境,很难因为总统换人而改变,就像在现有的控枪分歧下,大规模枪击事件也很难因为政党轮替而终结。某种程度上,这次的川普遇袭似乎更像政治隐喻:在两党分歧扩大、各自动员基本盘的现实下,美国枪枝问题就像积重难返的极化政治,很难在现有环境中真正解决。这一枪当然有一定可能会提前打响川普的就职礼炮,却也更加暴露美国政治中令人不安的阴暗面:选举会有赢家,但国家的困境与分裂似乎没有解方。

延伸阅读:

一枪打出一个「天选之人」 遇刺后的特朗普只会变本加厉

特朗普遇刺|「刺特」与「换登」叠加之下会迎来怎样的美国大选?

文章授权转载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