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真的有那么可怕?--一个大陆人看台湾

▲周刊报导的学生出面说明。

秦风

最近半年,上台湾的新闻网站,ptt论坛,看到无数的22k和十年未涨薪言论。我就想,22k真的那么可怕吗?

大陆为例,因就业人口规模过大,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平均薪资,三线城市大概2K元RMB,二线城市大概2.5K元RMB,一线城市大概3K元RMB,最高平均薪资换算成新台币也不过14k元NTD,只是台湾22k的64%。要知道大陆一线城市北上广的房价物价并不比台北低或低多少。

那大陆的大学毕业生是如何接受这样的薪资呢?

一、 忍。目前大陆80后大学生父母,都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前的艰困岁月,身上都带有中国传统农民(这不代表他们的父母出生在农村)的韧劲,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一种精神自然而然会潜移默化的遗传到80后这一代人身上,因为他们看着父母是如何流血流汗流泪赚钱给他们读完小学到大学的。父辈能吃的苦,为什么我们不能吃?何况现在的环境早已比父辈强很多了。每月所赚可能已经是父辈曾经一年或几年的收入。

二、 忍。大陆自从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高考升学率节节攀升,大学生人数呈现爆炸性增长,教学质量自然而然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加上大陆一直是应试教育,学生考上大学后终于自由没有升学压力了,就放松了学习,毕业后所学成果是多是少,个人心中自知。再加上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理论如何转化为能力还欠缺火候。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又如何好意思向老板要高薪呢?有一个工作能挣钱养活自己减轻父母压力就已经感天谢地了。

三、 忍。因为大陆大学毕业生知道,将来的薪水一定比现在高,现在的薪资水平只是暂时的。或者将第一份工作看成是给自己积累工作经验的自我增值过程,将来可以选择跳槽奔向更好更高的平台去追求更好的薪水待遇。第一份工作忍过陆个月的试用期或一年的工作后,薪资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以后就看个人能力,工作成绩和企业效益了。

就我而言,我2008年7月毕业后在某二线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前半年每月只有纯工资2500元RMB,半年后开始按照正式职工计薪(就开始有其他福利补贴奖金等待遇),每月大概4500元RMB,到了2010年6月,因为工作岗位和职务的变迁,每月大概11000元RMB,但到了2011年9月,因为大环境原因导致企业效益下滑,每月大概只有9000元RMB。未来经济若不见好转,还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相反也会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四、 忍。努力达到收支平衡,收入低就少支出,等将来收入高了后再多支出。在大陆一线城市经常见到几个人或十数个人合租一套大房,然后将客厅隔成N个没有窗户的房中房,大概能容下一张床和一张书桌的大小,或一间卧室左右各摆放一张双层床住四个人。如北京,很多人选择房租较便宜但有独立空间的地下室,这在大陆称为「蜗居」,这群人叫「蚁族」。

所以,我认为起薪低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只要能达到基本的收支平衡忍忍很快就会过去,可怕的是起薪高导致雇主降低雇人意愿和减少雇佣人数,这样会造成更多的人失业没有收入。

而导致目前台湾人民认为薪资十年无调涨或调涨幅度较小的缘故,作为「外人」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有:经济成长率幅度下降必然带来薪资增幅的下降;台湾十年前的薪资水平或许超过了当时的经济水平,十年来通过缩小涨幅来回归合理水平;台湾产业布局不合理和新产业开发不够努力,导致产业向北集中,南部原有产业因竞争或自我发展受限而衰退,南部人北上寻求机会导致北部僧多粥少拉低薪资水平发展。

那么,作为个人,作为企业和作为政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薪资环境呢?我认为:

一、 作为个人,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个世界不会为了你一个人而发生改变,只有你去适应世界发生自我改变。不管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祖上倒回去不超过五代,都是农民或贫穷人士,他们能吃的苦为何我们不能吃苦?以台湾为例,蒋经国先生大力发展工业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的那个年代的大学毕业生难道不是从低薪慢慢熬到高薪的吗?(这一点也是我担心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的大陆00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将来也会出现低起薪抱怨,低起薪工作不愿干而啃老的原因)

二、 作为个人,要有自我增值和不通则变的意识。我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瞬间巨变的信息经济社会,这要求我们的知识结构要不断的增加和更新方能脱颖而出,否则不进则退终将被他人淘汰,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增值方能和资方讨价还价,才有更广阔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这样才能当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令你失望的时候,你可以有效跳槽(薪资或职务比跳槽前高)到更好的企业或更好的行业,甚至去开创自己的企业或自己的新兴行业(360行行行出状元之外的第361行)。

三、 作为企业,要有良好的薪资制度人才流动制度。企业追求效益,企业主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在企业效益和员工收入间取得一个大致的平衡,这样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盈利水平。我们不能苛求企业以最高工资去要求员工工作,但也不能苛求员工以最低工资去主动工作。只有做到「企业好,员工好;员工好,企业更好」的良性循环才是企业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当然,企业还要营造一种人才有效向上流动的氛围,员工只有看到将来有升职的机会,才能看到将来有加薪的希望,才会更理解目前的「低薪」。

四、 作为政府,要有良好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引导,营造轻松的经商环境。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人的企业,都是生存在政府所管辖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一部份需要市场经济进行自我调节,另一部份就需要政府有意识的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引导。依然以台湾为例,若没有蒋经国先生提出和大力推动的十大建设,台湾上世纪能取得那么大的发展吗?所以,政府不能将产业发展完全扔给市场和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让他们自生自灭自生发展。当然,政府也不应该过于干预产业发展或错误干预产业发展。而目前台湾的现状,就是缺乏蒋经国先生那样眼光长远的政治经济规划人才(我在这里就不探讨是台湾目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才,还是台湾的社会生态无法让这样的人才施展拳脚)。

五、 作为政府,应该制定各方满意的基准指导薪资(或最低指导薪资)。基准薪资不能全面偏向劳方,否则只会逼死企业或使企业外逃,当然也不能完全偏向资方,否则就是鼓励企业最大化的剥削员工。基准指导薪资可以一刀切的制定全社会的最低薪资(强制性的),但也要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制定数档更高的基准指导薪资(非强制性,由劳资双方协商是否执行)。

或许,可怕的不是22k,而是台湾人民对台湾经济前途的担心,担心台湾经济产业失去竞争力和被周边地区边缘化,进而看不到涨薪的希望,没有希望自然会害怕「22k」永远是「22k」,自然会滋生对现状的不满。这就需要社会营造鼓励竞争和主动竞争的氛围,无论是企业竞争还是个人竞争。

补充一点,毋须担心人才流失,而应该担心人才无法流动。一潭水不让进不让出很快会让活水死水,重要的是能让人才能够流动起来。企业人才能够流进自己的企业也可流向其他企业,地区人才能够向北流也可向南流,国家人才能够引进国也可流出国,自有这样,人才交流才能免费(无须学校教育)提升整体人才素质。这是由大自然「物竞天择」的进化理论所决定的,不以你我意志所转移的。

最后衷心祝福台湾竞争力和经济越来越好。台湾经济越好就越能促进亚洲经济就越好,毕竟亚洲经济已经进入与荣俱荣的大亚洲市场时代了。

我要留下来--留在台湾的你,能为故乡做出什么改变?学校挺进顶尖大学,而我们能获得什么?

亲爱的台湾人--呐喊低薪,因为我们不是温水里的青蛙

劳基法系假鬼岛正妹:我月薪只有4千元

●作者秦风,大陆西部某企业职员。简介表示希望尽量抛去红蓝绿立场评论两岸三地之时事,以超政府主义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理想是想成为解决巴以问题的民间大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