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闷不吭声 桃竹苗、中彰投、高屏恐现规模7.0强震

921大地震25周年,赖清德总统(右)到访位于雾峰的地震教育园区,参观震后保存下来的光复国中校舍。(总统府提供)

921地震已经25年。台湾及邻近海域每年发生约4万起地震,每隔数十年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强震,由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与学者分析台湾近30年地震带活动,点名桃竹苗、中彰投、高屏3区,地震数量虽少,但可能累积能量,未来不排除发生规模7.0强震,这种在人口密集区「闷不吭声」状态需注意。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陈文山、教授吴逸民及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杨耿明等研究团队共同编撰的《台湾地震带》专书,汇整30年地震数据,探讨各地震带的活动特性,并提出上述预警。

陈文山指出,台湾地震发生集中在东部及其海域,约占1年地震7成,西部占约2成多,云嘉南近年地震较多,往北的桃竹苗与中彰投、往南的高屏数量明显较少,但有许多活动断层分布于此,地震频率应相当。

分析30年纪录,云嘉南有近9万次地震,中彰投与桃竹苗仅8000多次,相差近10倍,高屏仅4000多次,相差近20倍。陈文山说,地震少不见得是好事,可能持续累积能量,未来可能发生规模较大地震。

他形容,平时有释放能量称潜移断层,较少释放称锁定断层,就像一个人平常忍耐不发脾气,一生气就很恐怖,故闷不吭声的地震带较令人担忧。

陈文山指出,新竹有新竹断层与新城断层,新城在200多年前发生过大地震,但新竹断层近期没较大能量释放,且沿线通过市区,还有9所学校,若发生地震的位置更可能在竹科,震动力量会很大。

中央气象署地震测报中心主任吴健富说,此专书的调查方法与工具与政府有异,故数据不同,但台湾本就位于地震好发区,此书以灾害角度提醒大众,平时仍须加强防灾准备。

此外,赖清德总统21日造访台中雾峰921地震教育园区,提醒国人防灾的重要性外,也提到成立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和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结合产官学研共同面对灾难预防救援等问题,将持续强化灾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