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个城市联动“抗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一次污染过程。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截至昨日18时,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为PM2.5。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等区已达重度污染。最新预测预报结果显示,本轮区域空气污染过程预计将持续一周时间,11月3日至4日,受冷空气逐渐南下影响,区域空气质量将自北向南逐步改善。
本次区域性污染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昨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等专家在解读空气污染过程成因时表示,系气象条件持续不利,京津冀中部静稳、逆温、高湿大雾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同时,污染排放仍在高位,局地秸秆焚烧影响突出。
面对此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积极采取行动,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并采取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
昨日北京出现短时中度污染
昨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达轻至中度污染水平,北京市已出现短时中度污染。
柴发合介绍,自10月23日夜间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逐渐累积;24日,平原地区PM2.5浓度系统性显著上升,其中山前城市受弱偏南风影响,污染程度相对突出;25日上午,京津冀中部城市处于气象辐合区,PM2.5浓度达到轻至中度污染水平,部分站点超过150微克/立方米。
受西南、东南方向传输影响,10月25日中午前后,北京市PM2.5浓度快速上升。从区域污染形势和风场演变情况来看,本次过程期间北京市除本地污染排放以外,还受到西南、东南传输通道的共同影响。
局地秸秆焚烧加重污染程度
本次污染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王自发表示,从气象条件来看持续不利,京津冀中部静稳、逆温、高湿大雾等多重因素叠加。区域以南风或静小风为主,京津冀中部处于气象辐合区,风速甚至不足1米/秒;存在较强贴地逆温,导致近地面污染持续累积。相对湿度较高,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有大雾天气,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非常容易促进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二次组分转化。
柴发合分析指出,污染排放仍在高位,局地秸秆焚烧影响突出。根据经济社会运行统计、污染源监控等数据分析,10月下旬以来,在工业源方面,区域火力发电行业活动水平与10月中旬(环比)相当,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钢铁、焦化、石化等大量生产工序不可中断行业活动水平同、环比均基本持平;在移动源方面,重型货车交通流量同、环比也基本持平。
在污染时段,区域PM2.5组分中硝酸盐占比约为四成,说明重点工业行业、柴油货车等排放的NOx及其化学转化,是本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廊坊等河北中部地区近期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量偏多,加剧局地污染程度。
区域空气质量下周末逐步改善
针对本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此次污染过程。
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根据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采取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绩效水平好的A级和绩效引领企业采取自主减排措施,绩效水平低的企业加大减排力度。
根据污染形势演变和预测,科学依法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截至10月2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2个城市依法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其中,河北12个城市、河南14个城市、山东8个城市于22日20时启动橙色预警;天津、山东4个城市、河南3个城市于23日20时启动橙色预警。
本轮区域空气污染什么时候能够转好?王自发表示,预计27日至28日北部污染短暂缓解,11月初区域系统改善。
根据最新预测预报结果,10月26日,区域大部逐渐转为系统性偏南风、湿度上升、出现逆温,中南部出现中度或以上污染;27日至28日受弱北风扰动影响,北部出现缓解,中南部仍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10月29日至11月2日,受弱气压场影响,湿度升高,中南部出现风场辐合,叠加前期传输及滞留,维持中度或以上污染水平;11月3日至4日,受冷空气逐渐南下影响,区域空气质量自北向南逐步改善。
文/本报记者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