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大限已至,A股上市公司理财资金过去一月投向通知存款锐减9成,投向银行理财环比大增
财联社5月15日讯(记者 郭子硕)A股上市公司投向通知存款的规模大幅锐减。
Choice数据显示,今年4月16日至5月15日,A股上市公司投向通知存款规模达1.84亿元,环比减少79.39%。上一年同期,A股上市公司投向通知存款规模达13.64亿元。以此计,同比减少近九成。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规模锐减速度远超上市公司投向理财产品规模收缩的速度。过去一个月上市公司投向所有理财产品的规模同比下降12.20%至327.10亿元。
有分析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A股上市公司投向通知存款规模收缩,很可能是由于部分银行下架通知存款,不过也不排除上市公司盈利放缓的原因。也有华北中小银行人士认为,“这大概率跟银行对公存款业务调整有关。手工补息倡议后,我们的对公存款业务也一直在整改,尤其是智能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
4月上旬,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下称《倡议》)明确,银行应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而对公智能通知存款、协定存款,正是此前手工补息的重点操作领域。业内一致认为,银行集中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反映监管要求逐步落地。
智能通知存款供给持续收缩
市场面上,智能通知存款的供给肉眼可见变少。今日起,多家商业银行启动调整或暂停智能通知存款业务。招商银行表示,5月15日起停止智能通知存款业务服务并办理该业务结息。客户此前签署的智能通知存款业务的有关法律文件自2024年5月15日终止。
光大银行对公周计划、对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对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动滚存型通知存款的账户自5月15日起也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已滚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后资金转回至签约活期账户,然后系统将自动进行解约处理。此外,光大银行“周周存”将于今日起停止运作,该产品属于自动转存功能的7天通知存款产品。
5月9日下午,厦门银行一口气宣布,下架“智慧存”单位智能通知存款服务。此外,该行还同步下降个人通知存款自动转存产品,下调存量个人7天通知存款利率。
在此之前,包括厦门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暂停销售“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App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功能,以下调存款利率,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
有华南区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智能通知存款一般具有灵活性高、利率高的特点,受公司客户青睐。以七天智能通知存款为例,资金每七天资金自动滚存到下一个周期。如果客户中途提取资金,完整周期按照定期存款计息结算,非完整周期按活期计息。”智能通知存款期限灵活却按照定期计息,推高压降银行的揽储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息差承压背景下,多行集中调整、下架高息存款产品,有助于稳定负债成本,是行业化解息差压缩的重要举措。政策面上,监管也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控制成本,压降部分高息产品规模。早在2023年5月份有关部门下发通知,同年5月15日起,要求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同时,要求银行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
上市公司的资金将流向何方?
智能通知存款、协议存款供给减少,上市公司的资金去哪了?
就目前统计来看,A股上市公司投向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大幅增加。2024年4月16日至5月15日,A股上市公司投向结构性存款的规模为242.5460亿元,较上一个月的40.1780亿元同比增加202.36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9.8359亿元也增加12.7101亿元。
从过去一个月A股上市公司投向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来看,多款产品的预计年化收益率集中在1.5%至3%。与普通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同,结构性存款是指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随着理财市场回暖,预计后续部分上市公司或投资理财产品、活期存款等。虽然活期存款利率较低,但增加活期存款部分,可令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备公司投产之需。
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4月16日至5月15日,A股上市公司投向银行理财的规模环比大增231%至6.0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