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7亿元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审计署通报6家金融机构信贷数据不实、信贷投放虚增空转

近日,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审计署审计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重点审计的12家国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60.43 万亿元、负债总额 47.48 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 0.78%到 18.57%。还审计了4家重点金融机构政策落实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信贷数据不实,偏离服务实体经济定位。6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含金量不高,有的将其他类贷款违规变造为科技、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同时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其中5167 亿元即贷即收,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还有的等额存贷,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

2,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重点领域“加”的成色不足。4 家银行 680.59 亿元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限制领域“减”的力度不够。至 2023 年底,4 家银行未完成 2020年底前出清任务,仍为461 户“僵尸企业”等保有贷款余额 314.41 亿元,其中 34.84 亿元为 2023 年新发放;306.09 亿元风险资产通过“无效重组”、违规展期等方式虚假盘活,长期以“仍未不良”的虚假形态占用信贷资源。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