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亿建"豪华中学":慷慨办教育也可能走歪

2019年刚摘贫困帽的陕西镇安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却新建起了一所总投资7.1亿的“豪华中学”。央视记者近日实地采访了该校学生家长结果表明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当地政府的这一大手笔“不领情”。

学生们纷纷表示,新学校教室住宿条件不错,但位置比较偏僻,回家不太容易,往往要坐10多公里的车,常常还赶不上。而最受不了的则是在新学校里消费更高了,“以前一天吃饭20元,现在得30元”,有学生吐槽“毛巾15、18块钱一条,而县城只要四五块”。学生家长则认为,新学校给他们带来了不方便,“每次孩子回家都得家长过来接”。

镇安县镇安中学建筑群。 新华社记者 邵瑞

仿古牌坊大门、4层的喷泉景观、16尊石刻鲤鱼,削掉真山建假山瀑布群……在外观美轮美奂宛如景点的学校里,听到学生和家长们的类似吐槽,感受如何?

在豪华中学引来网友围观之后,当地官方曾回应称项目的立项和筹资方式均符合政策规定,“所有手续齐全”,并且引用据说是当地居民评价称,“钱花得值得,学校设施好了,以前上学条件差,现在盖的这个新学校环境好了,适合学生学习”。

对比一下,是否有些尴尬?

自然,当地官方的委屈之感也不难理解。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舍得在教育上花钱,难道还错了不成?

不吝惜对教育的投入,肯定是一件好事,但这种投入的效果如何,是否用到了急需的地方,受教育者无疑最有发言权。如今虽然花费巨资建起了一所外观豪华的学校,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吐槽清楚地显示,这种慷慨和他们的需求并不完全合拍。

对一所中学来说,学生和家长的最大诉求是什么?显然应该是“强大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仪器设备”、“良好的学风校风”等等,如果再对环境有要求,教室、宿舍整洁也可以包括在内。比照这些诉求,即使现在把学校打造得像旅游景点一样豪华,又能对应得上几条?

名言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在软件提升上下功夫,没有把宝贵资源真正用于改善教学水平,而致力于营造美轮美奂的表象,只会离建设好学校的目标越来越远。道理很简单,当下已然是举债建设,之后每年用于维护的费用又是一个惊人数字,如此一来,还有多少资源能够用到教学上?

对的,再穷不能穷教育,但也要警惕把这本好经念歪。因为建大楼易,办好学校难,而物质化硬件设施又容易彰显政绩,于是一些地方以慷慨办教育的名义,不顾自身财力举债办学,一些学校也便越修越豪华。

“我们这里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这曾经是一些地方官员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但是接着这句话还有必要追问:学校建筑最漂亮挺好,但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怎么样?学风校风又如何?

这样的追问是必须的。否则,就等于抛弃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