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艺术家蔡孟阊画笔保留记忆 温暖关注消失的风景
蔡孟阊持续关注生活周遭变迁的风景。(采泥艺术提供)
多取材于都市之外的老旧社区或角落,对残缺与被遗忘的东西着迷,80后的艺术家蔡孟阊个展《看不见的城市》,希望将自身情感投射在所绘的对象,也借此重启对往昔的惦念及自我的探索。
「一直认为创作跟自身所处的环境与生活密不可分,灵感来自于时常在城市与乡间漫游行走」蔡孟阊表示,自己对于细碎与非光鲜的东西着迷,对于已然消逝的家乡或人们安身立命所留下的生活痕迹、都市的改变,或是铁道与车站的更新而即将消失的风景总有着更多的关注。
将即将消失的记忆以画笔保存下来,《看不见的城市》延续蔡孟阊对城市景观,以及人在城市中生活模式与生活痕迹的观察。「我的很多老房子,其实都是我自己的老家」蔡孟阊指出,此次展出的〈厅堂〉就是小时候可公家的样子;《都会没有铁路》系列则是他在做完老家之后,记录高中时就常坐火车通勤,如今却变迁的风景,包括一些本来生活在铁路旁的居民,居民的生活改变。
尽管非常写实地呈现所见所感,如〈如果没有铁路-2〉他在台南铁路东移现场拍摄了拆除的房子、墙面裸露而爬窜的钢筋,当下蔡孟阊感到震惊,但他不选择以摄影呈现,而是以绘画方式,选取局部构图,更多地呈现长时间酝酿后刻意整理的情感;与《都会没有铁路》系列描绘城市边缘的小人物相近,蔡孟阊描绘的植物也是平常随处可见,不起眼的植物,「这种不主流却生命力旺盛的状态,有某种程度的接近」。
策展人王焜生指蔡孟阊的画游移在城市的边缘,将某个可能存在却又不是真实存在的时空情境,以灰阶低度色彩营造出孤独感,让作品整体色感有着柔和的优雅,以温暖又不矫情的方式展示对环境变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