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后引桃芝风灾重创 车笼埔断层园区《水痕水佷》推防灾教育

▲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举办《水痕水佷》特展,回顾桃芝台风伤痕。(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提供,下同)

记者高堂尧/南投报导

近期台湾地震频发,又将进入台风季,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与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携手推出《水痕水佷—桃芝台风》特展,透过40张实景照片及纪录影片,重现23年前桃芝台风袭台灾情,也引领观众回顾历史、认识地震与台风造成的复合灾害,建立防灾思维、为防灾教育扎根。

策展人、科博馆研究人员钟令和说,2001年桃芝台风最大累积降雨量约 749毫米,相对历史纪录上其它台风并不算多,却造成全台111人死亡、103人失踪的严重灾情,主因可能与前2年发生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山区土石松动有关,可见地震后会使台风对环境有灾难性的破坏;南投县竹山镇木屐寮村也因上游溃堤,从旧河道开垦的村落被土石流摧毁,让许多人顿时流离失所、失去至亲,成为内心难掩的伤疤,当时尚未通车的国道三号涵洞上也留下5.8公尺高的水痕。

国立科博馆说明,《水痕水佷》特展的「佷」字读音同「狠」,意指凶狠刚戾,如同桃芝风灾来势汹汹破坏环境、无情带走珍贵生命,「水痕」默默记录下历史伤痕;特展门口打造国道3号245k+082涵洞意象,利用水痕碑、悬挂布条、影像及照片展示,了解水患可能带来的灾情,而展场上方悬挂的布条呈现过去30年累积降雨量前27名的台风,即可发现降雨量与伤亡人数并非成正比的关系。

科博馆馆长焦传金表示,因全球气候变迁,近年台风降雨量、风力都有增加、增强趋势,频繁且短时间内降下的大量暴雨都可能造成土石松动,导致土石流、山崩、堰塞湖;今年4月3日花莲地震后余震频繁,松动土石若遇台风来袭,恐引发破坏性灾情,梅雨、台风季紧接着来临,更应居安思危、提高防灾意识。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副主任林李耀说,台风、地震是台湾最频繁的灾害,即使有准确预测和数据,若没有落实在地防灾教育,就无法发挥真正价值;本次特展盼引导观众从灾害中学习、传达防灾资讯,未来NCDR会持续与科博馆合作,将科学数据结合科普教育、预警资讯等,让防灾教育深入社区邻里。

此外,NCDR也与中央气象署合作开发「落雨小帮手」APP,使用福卫七号卫星遥测资料进行预测,提供精确降雨预警,让民众随手掌握天气,目前已经在Apple APP Store及Google Play商店上架;而近期更新完毕的断层槽沟保存馆将在7月正式开放,新建平台达105.8平方公尺,阶梯状看台容留人数增加至80人以上,投影机、光雕电脑、空调等设备同步换新,观看断层剖面的视野将更震撼、清晰、宽阔。

《水痕水佷》特展即日起展出至2025年5月31日,同样曾受九二一地震、桃芝台风影响的凤凰谷鸟园生态园区也将于7月6日与NCDR合办《地滑防卫战》特展,欢迎民众前往参观、全民学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