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肉粽嬷」十八王公庙前苦撑!丈夫儿子都过世 她还需养3个憨儿孙

图文/镜周刊

今年93岁的林蜂在核电厂、十八王公庙前卖肉粽近50年,童养媳的她从小跟着婆婆采茶、种田,赚钱养家。年近半百才开始做生意,在工地卖凉饮、槟榔、面包,后来靠着卖肉粽赚不少钱。

走过近一世纪的人生,视为依靠的丈夫、二儿子相继过世,孙子今年也因肝癌病逝,看透生离死别依然包粽、摆摊,她得养活有身心障碍的长子与孙女们,那是她卸不下的担子。历经婚变的女儿江春兰现在也回家帮忙,跟着妈妈学着接下传承的责任。

锋面滞留,新北市石门、三芝一带连日大雨,林蜂没出门摆摊,坐在自家客厅和女儿江春兰一起包肉粽。大盆子里50斤蒸熟的圆糯米已拌进酱汁,空气中泛着咸香。撕去桂竹叶卷曲部分,弯成漏斗状,装进满满的糯米饭与卤过的猪肉、炒过的菜脯,再用粽绳绑上活结,过程不到5秒钟。

「现在年纪大了、手脚比较慢。我包粽快50年了。」林蜂已经93岁(虚岁94岁),连民国几年出生都不记得,只知道自己属兔,但她动作一点也不慢,声音宏亮,「我最早是在发电厂(核一厂)卖,后来去十八王公那里,彼阵还没有什么人卖肉粽。」新北市石门区的十八王公庙,供奉着清朝欲渡黑水沟来台却遭遇海难的17人与一只忠犬,早年信众用麻油鸡、油饭祭拜,后因携带与食用方便衍生成粽子,发展出石门独特的粽产业。

「最近一天包150斤的米,差不多1,800颗,端午节快到了,有人订。」包到一个段落后,林蜂缓慢地起身,要熬煮下一批拌入糯米饭的酱汁。膝盖退化,她用雨伞充当拐杖,缓步走向陈旧的厨房。

铁锅搁在由灶改建的瓦斯炉上,「20多年前才改,古早还要烧柴咧。」先下猪油,油热放入红葱头爆香,「一定要红葱头,用油葱酥比较快,但不会香。」炸到变色,再加进辣椒粉、胡椒粉、五香粉、酱油等调味料,不顾女儿反对,该加什么全都露,「还要一些卤猪肉的卤汁。」

石门粽各家作法大同小异,决定味道的关键就是酱汁,虽然有固定比例,林蜂还是不放心让女儿制作,坚持自己来。「米蒸熟再搅拌,以前要用大煎匙一直搅,20斤米搅得要死。」

更多镜周刊报导【93岁肉粽嬷2】富爸爸重男轻女 狠心贴钱加女儿换贫户儿子【93岁肉粽嬷3】工地卖凉水赚很大 几年就买土地 警察阻止她反被打【93岁肉粽嬷4】十八王公鼎盛时日赚数十万 攒的钱都成儿孙医药费

►出国必囤!日本必买超绵洗脸泡泡~

►有没有过期的票券,点这边让你的过期票「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