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汤钊猷院士出新书,与复旦学子分享:“我一生做了两件半事”
“就业的选择,应该按照国家的需求,要有真才实学。”“严谨进取,放眼世界。”“既要洋为中用,又要有中国思维、中国的哲学……”10月24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携新作《汤钊猷影集(人生篇)》,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举办“我一生做了两件半事”人生分享会暨新书发布会,分享他妙手回春的控癌三部曲,以及从医七十年为人民、为祖国孜孜矻矻,走过的荣耀之路与人生感悟。
汤钊猷教授
分享会伊始,汤钊猷教授幽默而谦逊地说:“张力奋教授让我做个报告,我想我都93岁了,跟不上形势,只能讲点陈年往事。今天这个题目也不是我个人的,是我跟我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还有上海乃至国内很多搞基础研究的同行,当年引进了甲胎蛋白,他们也有功劳,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这两件半事也做不成。”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致辞
汤钊猷教授所讲的两件半事,第一件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了疗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件事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患者只能活半年左右,没有活过五年的,“我们通过综合治疗使大的肿瘤缩小,缩小以后再切掉,使得不能切除肝癌的病人五年生存率达到了20%左右,突破了零,也得到了国家奖,一定幅度提高了疗效”。第三件事,无论大的开刀、小肝癌的开刀最后都会出现肿瘤的复发或者转移,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进一步提高疗效。“所以我们在后面20年把整个研究方向转到肝癌转移方面。尽管我们也建立了一个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这个系统到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也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也可以算一件事。但是我们觉得我们除了发现了干扰素有一定的预防转移的作用以外,并没有大幅度提高疗效,所以我想这个只能算半件。”
回忆半个多世纪的往事,汤钊猷教授云淡风轻。当晚活动主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张力奋感叹地介绍,对于肝癌,20世纪70年代,“汤老师和另外两位科学家朋友的一个发现是人类医学史上非常重要的突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病人因此直接受益,延长了寿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
在一个小时的分享会中,汤钊猷教授回顾了他和团队数十年来不曾停歇地调查、钻研、实践、突破,我国的肝癌治疗取得的成果不断地在国际上得到认识、赞赏和重视,从国际会议上只限定发言三分钟到专题发言两小时……汤教授讲了一件“小”事:出席百次国际学术会议,只有第一次是由国家出钱买机票,“他说,当时机票一万元,很贵的。后来,如果由我们自己出钱,就不去。”在分享会中,拳拳爱国情溢于言表:“我体会,要振兴中华也包括我们国际学术竞争,重要场合要敢于竞争,敢于斗争,要敢于适度地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写论文发表,可以通过会议的报告,通过写专著来表达,但是一定要不卑不亢,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自己拔高,让别人去作出评价。”
当晚,复旦学子得以亲炙汤钊猷这位名医、科学家的人生感悟与智慧,纷纷抓紧机会举手提问,汤钊猷教授对他们有关如何平衡临床与科研、如何成为医学大家等问题予以回应。在诸多回答中,与之前分享时强调的“国家的需要”再次被提及,给人印象深刻。
复旦新闻学院师生为汤钊猷教授赠送的礼物之一 郭影 摄影
分享会后,举行了《汤钊猷影集(人生篇)》新书发布会。
自2008年始,连续15年间,复旦大学出版社已经相继为汤钊猷院士出版了五部专题影集,《汤钊猷影集(人生篇)》是汤老的第六部摄影集。全书以“人生篇”命名,既是作者对自己90余年奋进历程的生动总结,也蕴藉了一位医学大家对国家、人民、事业、家庭的信念解读和践行记录,不仅图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真实的教育意义,而且图文并茂。作者的思考与解读心语,饱含深邃的人生思索与深刻的人生哲理,无疑是一份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具有激励作用,富有时代色彩。“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人生篇》用最有说服力的真实影像、用一位理想践行者的深邃、独到视角,呈现对生命的理解、实践,发现着我们所处时代的独特与不凡,堪称是一部内容扎实、可读性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摄影集精品。
《汤钊猷影集(人生篇)》新书发布
汤钊猷教授介绍:写这本书跟自己的一个养生经有关,“我有八个字的养生经:两动两通、动静有度。两动是动脑子、动身体,两通是二便通、血脉通,动静有度目的是不为活长,而为活好。”
他寄语学子们:“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时代终日乾乾,我们一定要重视青少年时代,这是人生最有活力,最不怕天高地厚,最能够成功一番事业的时代。”
(文/郭影 图/除署名外由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