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圣胡安潜舰全员罹难 换成中共如何应对?

潜舰自19世纪末问世以来,因隐匿性佳,行踪不易掌握而备受各国海军青睐。1963年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攻击型核子动力潜舰长尾鲨号(USS Thresher SSN 593)号失事,1968年天蝎号(USS Scorpion SSN 589)失事,两舰官兵均全数罹难,引发了美国军方对深海潜舰救难的关注。

潜舰救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深海救难载具与失事潜舰对接,形成密封并与受救援潜舰内压力相同,将失事潜舰乘员转移到深海救难载具,再由深海救难载具转运到救难母舰。目前,世界上拥有深海救难载具的只有美国、中国大陆、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少数国家。

中共海军的926型潜舰支援舰海洋岛号(舷号864)于2010年初服役,排水量达7,600吨,2012年,同型舰刘公岛号(舷号865)及长岛号(舷号867)相继服役。三舰均编制于北部战区海军防险救生船支队,驻地青岛。

长岛号宽18公尺,满载排水量7,000多吨,由中国大陆自行设计建造。该船采用全电力推进,可以在4级海象、低速洋流下实现全方位动力定位,能稳定停泊于作业海域。除传统潜水装备外,还装配有遥控无人水下载具、深海救难载具、300公尺饱和潜水系统等先进的救援装备。

在「环太平洋2016」联合军演中,长岛号迅速搜索到美方布设的模拟潜舰救生平台,精准完成水下对接;今年9月,长岛号携带LR-7深海救难载具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深海潜舰救难演习,首次成功与外军潜艇开展实艇对接救援。

中国大陆于1971年开始研制深海救难载具,1986年试验成功7103型深海救难载具。目前,该型深海救难载具已经退役。2008年底,中国大陆从英国引进LR-7型深海救难载具,成为中共海军深海潜舰救难的主要现役装备。

深海救难载具作业深度500公尺,在水下姿态可以调节,灵反应十分灵敏,使深海救难载具能在海洋中自由航行,并能灵活调整姿势,便于与失事潜舰对接。深海救难载具艇内有指挥舱和救生舱两大舱室。其中,指挥舱是操纵员的主要操控部位,相当于驾驶室。救生舱分上室和下室。上室为援救时的载人舱室,下室为与失事潜艇救生平台对接的过渡舱室。

深海救难载具水下作业针对性强,操纵人员是带压与潜艇进行精准对接,援救潜舰乘员时需要打开舱门,程式复杂繁琐。与失事潜艇对接时,既要考虑水流和能见度的影响,又要考虑潜艇内压和潜艇倾角,要求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大限度救援,操纵对接难度大,水下作业风险高。 此外,深海救难载具操纵员要熟练掌握操纵、航海、水声、潜水医学、电气、机械、液压等多方面的知识,培训一名合格的操纵员至少需要2-3年时间。

中华民国海军的潜舰救难能力方面,拥有前美军Diver级救难舰两艘,国军把救难舰与拖船合称为「大字号」救难舰。分别是大湖军舰(ARS 552)和大屯军舰(ARS 556),两舰配备气压式潜水装备和深海救难减压舱,不过国军至今然没有深海救难载具姑且不论「潜舰国造」是否能成功,建立完整的潜舰救难能力,对于确保现役的海龙潜舰(SS 793)、海虎潜舰(SS 794)和世界最老的海狮潜舰(SS 791)、海豹潜舰(SS 792),的服役安全,增加官兵信心,这笔投资应有相当的迫切性,在圣胡安号潜舰事故后,国防部宜应提高新型救难舰的优先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