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经受疫情关键考验,阿里最新季报整体超预期,美股盘前持续反弹。
7月以来,阿里巴巴股价几乎回吐3月的高点反弹,今年港股累计下跌20%。但在市场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近几日阿里巴巴股价持续反弹。今日公布的截至6月30日的最新季报显示,阿里巴巴的业绩超出不少分析师的预期。受利好刺激,8月4日美股开盘,阿里巴巴股价一度大涨。
疫情期间营收稳健
季报显示 ,阿里巴巴集团最新财季收入为人民币 2055.55 亿元,同比保持稳定,超过市场平均预期2031.9亿人民币。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227.39 亿元、同比跌50%;净利润为人民币 202.98亿元,同比跌53%;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 302.52 亿元,同比下降 30%。
尽管各项利润指标下滑,但高于预期。此前,综合4家券商预测,阿里巴巴2023财年首季净利料介乎167.22亿至236.71亿元人民币,较上财年同期451.41亿元人民币跌47.6%至63%;中位数219.4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1.4%。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指出,虽然集团业务在四、五月增速相对放缓,但进入六月已经看到向好迹象。基于其拥有的高质量消费群体,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业务所呈现出的韧性,对未来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618”推动电商业务走稳
市场比较担心的是受到4-5月尤其是上海疫情封锁,对电商核心业务构成较大冲击。
从阿里的表述看,疫情影响的确存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以及其导致 4 月和 5 月大多时候供应链和物流中断所影响,且服饰和消费电子等重要品类的支付 GMV 下降,今年3至6月,淘宝和天猫的线上实物商品 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录得中单位数下降。
阿里巴巴表示,5 月下旬,随着物流运力正常化,及天猫618活动推动GMV 正在恢复;天猫 618 实现了支付 GMV 同比正增长,88VIP 用户的购买力非常强劲。阿里巴巴指出,保健品以及宠物护理、收藏品及户外活动装备等基于兴趣的消费保持增长,淘宝和天猫的消费者继续实现高留存率,尤其是消费能力较高的消费者。
尽管如此,阿里核心业务部门中国商业分部当季下滑1%,至1419.35亿元人民币 ,这是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的首次收缩。在疫情形势好转且经济支持政策出台后,投资者正试图衡量阿里巴巴的业务在未来几个季度能复苏多少。
阿里高层在季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指出,随着供应链及物流网等基础设施的改善,6月的GMV开始有恢复并出现了正增长,7月以来这一增长趋势还在持续,比6月还有改善。不过,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还在恢复,整体仍然有一个过程。
云业务保持增长
云业务成为推动阿里营收稳定的重要业务。虽然阿里巴巴中国商业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但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0%至人民币 176.85 亿元,抵消了核心业务部分的减少。
阿里巴巴的云业务由阿里云及钉钉组成。最新财季内,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前,其云业务分部总收入(包括来自为其他阿里巴巴业务提供服务的收入)为人民币 239.38 亿元;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的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76.85 亿元,同比增加 10%。
阿里巴巴指出,云业务增长反映整体非互联网行业的增长复苏,主要由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以及电讯行业所驱动。从用户构成来看,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占阿里云总收入(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的 53%,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 5 个百分点。不过,也有部分增长抵消因素,如某头部互联网客户因非产品相关要求,已逐渐停止于其国际业务使用其海外云服务,以及在线教育客户的收入减少等。
高层在电话会上指出,国内的云业务整体在IT占比开支较低,产业数字化是大趋势,从宏观角度看,云业务是结构性的机会,不管是中国还是国际市场都是核心战略。
持续优化成本控制
在市场关心的成本优化上,管理层在电话会上指出,当季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成本的投入与集团的长期策略及环境改善有关系。在完成了达成10亿消费者的目标后,今后的目标会从此前获得增量用户,转向服务好现有用户。未来几个季度,会坚定落实优化成本控制,不过也会平衡好控制成本与投入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技术投入及服务消费者等领域仍会坚定投入。
阿里仍有回购计划未完成。最新财季内,阿里巴巴以约 35 亿美元回购了约 38.6 百万股美国存托股(相等于约 308.7 百万股普通股)。目前阿里巴巴整个 250 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于 2024 年 3月底前有效。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其股份回购计划仍有 120 亿美元未使用的额度。
不少机构分析认为市场仍低估阿里巴巴。晨星分析师认为,从经济复苏的大背景来看,阿里巴巴的估值显然是被低估,从基本面的角度考虑,即使考虑到“618”期间短视频平台GMV大幅增长,哪怕阿里市占率未来跌到50%以下,现在价格也仍然是低估水平。
编辑: 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