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治療曙光 亞東醫院19日施打全台第一針

卫福部统计,全台失智症患者达35万人,其中约7成是阿兹海默症,卫福部日前核准两款针对早期阿兹海默症的新药,以清除脑中致病的类淀粉蛋白。亚东医院神经医学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兴说,该院预计于6月19日施打全台第一针。图/123RF

卫福部统计,全台失智症患者达35万人,其中约7成是阿兹海默症,以往失智症没有药物治疗,经药厂研发,卫福部日前核准两款针对早期阿兹海默症的新药,以清除脑中致病的类淀粉蛋白,延缓病程。亚东医院神经医学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兴今天表示,新药一抵台即投入临床使用,该院预计于6月19日施打全台第一针。

目前延缓阿兹海默氏症失智症患者药物,是由美国与日本合作研发的「乐意保(LEQEMBI)」与美国礼来药厂的「欣智乐(KISUNLA)」。「乐意保」每两周注射一次,之后可延长为每月施打,研究显示可延缓病程约26%;「欣智乐」每月施打一次,平均可延缓病情约35%,两款针剂已于今年取得卫福部食药署许可证

甄瑞兴指出,台湾阿兹海默症失智患者约20万人,但新药仅限用于类淀粉蛋白沉积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与初期阿兹海默症,并须有脑中类淀粉蛋白沉积的影像证据,一旦病程进入中度以上,或为血管型、路易氏体型等其他类型失智症,则无法使用,因此评估可以使用患者约10万人。

甄瑞兴说,两款新药均有脑出血与脑水肿风险,根据临床资料,约3%的患者可能出现点状出血,0.7%出现神经反应变慢,而曾中风、脑部微出血,或同时带有两个APOE ε4等位基因的患者,因副作用风险较高,也不建议施打。

对于患者来说,更大的现实压力来自费用,一年疗程费用上看百万元。甄瑞兴说,若加上前期影像、基因等检查费用,因全是自费,对多数家庭是一大负担。

至于未来治疗趋势,甄瑞兴提到,除了目前针对类淀粉蛋白的清除疗法外,另一条重要研究主轴为「Tau(滔)蛋白抗体治疗」,目前仍在研发阶段,若未来能与现有药物合并使用,理论上能让病人维持稳定期更长。

▪ 报税进入延长期最后一个月! 错过小心面临滞纳金 ▪ 今年报税怎么缴才不吃亏? 2025新制亮点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