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政为预算绩效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7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省财政厅在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的基础上,对标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采取省、市、县(区)三级协同联动,全面梳理预算绩效管理业务流程,排查信息化建设堵点,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以信息化推动绩效管理业务更加标准、规范、科学。
为巩固深化“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果、形成业务流程规范,省财政厅在全省开展业务和信息化需求“大起底”,鼓励省市县三级围绕本地绩效业务特点与管理需求,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对绩效模块改造提出优化意见建议,共征集140项改造需求,形成业务需求和问题堵点“树形图”。
近年来,省财政厅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各环节业务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业务优化上,安徽财政立足事前事中事后业务闭环,坚持问题导向,分类研究制定改造方案,分批下达改造任务,分次组织相关市、县(区)对改造功能进行核实验证和效果确认,确保“改造一批、验证一批、反馈一批、推广一批”,全程跟踪问效。兼顾满足个性化需求与共性需求,推出可供各地直接“下单”的共享共用清单2000余项,最大程度提升优化改造效用、扩展受益范围。
在运行操作上,省财政厅对标预算绩效管理安徽省地方标准,将标准化建设成果深度融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用信息化让绩效管理统一“标准尺”。制定《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绩效管理扩展功能操作手册》,通过图文并茂的“菜单式”“下一步式”讲解各环节各项业务操作,精准优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线上操作,改善系统使用的体验感和便利性,有效提升一线人员绩效管理实操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成果共享上,省财政厅依托绩效管理信息化模块,将《安徽省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与标准体系》和《安徽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嵌入一体化系统供各地各部门共享共用,其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22类共性项目、482条绩效指标,以及19个行业领域、122个行业类别、1103个资金用途、1.41万条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部门整体支出、重大政策和项目等5大类,涵盖转移支付、专项债券等41类、44套指标。
在服务保障上,省财政厅以预算绩效管理处(科、股)室人员为主体,并从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和第三方机构技术协作骨干库中遴选部分专家,搭建省直部门和市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交流群,由专家团队实时在线答复各地各部门的疑问,提供专业服务指导。同时,整合省、市、县(区)绩效信息化运维团队,实现现场驻点服务、市县远程支持、省级全程调度有效结合,并针对每一次技术服务开展满意度调查,对反馈存在改进空间的进行点对点跟踪式服务,直至全部优化到位、用户百分百满意。(孔粒 记者 谢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