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后勤支援专题》护国神医林瀛洲 巴黎奥运再扛重担

东京奥运中华代表团医疗长林瀛洲(前排左)、医师周文毅(后排右一)、郭纯恩(后排左二)在选手村与羽球选手李洋(前排右)、王子维(后排右二)、王齐麟(后排右四)、拳击女将王筱雯(后排右三)、拳击教练刘宗泰(后排左一)合照。(林瀛洲提供)

林瀛洲(陈君玮摄)

「三军未发,粮草先行。」运动员在亚奥运等国际运动赛会的后勤支援至关重要,尤其是照护选手健康的医疗团队。被誉为「护国神医」、「国手守护神」的长庚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林瀛洲,今年巴黎奥运将再次扛起代表团医疗长重任,也在接受中时《运动天地》专访时,展望前进花都的挑战。

问:您在2001年北京世大运首次担任中华代表团随队医师出征,当时是什么渊源?

答:那时我刚好在国体大帮忙看诊,国体的黄启煌教授是大专体总的副秘书长,有一天问我愿不愿意担任世大运的随队医师,我真的没有考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真的是台语讲的「憨胆」,初生之犊不晓得天高地厚,从来没有当过随队医师,第一次就是国家的大型综合赛事。

1对1服务 医疗质、量跃进

问:当时医疗团队的规模如何?

答:去了才知道我们的资源真的是少得可怜,记得当时整个代表团有80几位选手,就只有我1位医师、4个防护员。但我们的气氛非常融洽,白天就跟着出去比赛,晚上选手村的防护室挤得满满都是人,选手都来治疗,治疗室变成一个交谊厅,没事也来聊天。我很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不过大家都忙到半夜,兵疲马困,选手也不容易有好的成绩。

问:现在医疗团的质与量都提升了!

答:是的,去年杭州亚运我们的选手加上教练、队职员将近800人,医疗团则有8位医师,30几位物理治疗师,规模跟2001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身体健康、疲劳恢复都是成绩的关键,人力若够,可以1对1照顾,选手比赛完我们立刻来处理,恢复速度就快。当大家的条件一样时,这个落差就可以显现出来,反映在成绩上。

长期照护身心 已有默契、信任

问:团队如何分工呢?

答:我们每个队都有随队的防护员和物理治疗师,有些医师会留守在团本部,有些医师则支援高风险的比赛现场。其实这种照顾是一种延续性的,不是临时的编制,我要强调现在的照顾跟以前不一样,我们的医疗团队是在比赛之前,平常对这些运动员的身体甚至心理状况、营养建议,就已经长期在照顾。

这样延续下来,选手才会有信任感、安全感,需要烦恼的东西愈来愈少。明天要比赛了,今天有可能治疗下去更糟,如何取舍?平常就在培养这样的默契跟信任感,医师也要增长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把选手照顾到最好。

东京到巴黎 挑战大不同

问:上届东京奥运正值新冠疫情,大会甚至因为疫情考量,不允许代表团另外设中继站,您和医疗团队如何克服?

答:东京奥运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大家平安去,然后健康回来,我知道只要做到这一点,代表团绝对会有好成绩。最大的考验是防疫,而我们从国内到当地都做得很好,虽然没办法设中继站,但大会也适度开放,有一些过去得配置在中继站的人力,可以拿到证件进入到管制区域,整个运作下来没有太大的困难。

问:今年巴黎奥运的考验呢?

答:我最近观察,大家为了拿奥运的积分,比赛真的太密集了,从去年中的成都世大运,接下来杭州亚运,回来之后我们国内又有全运会,整个赛程全部压缩在一起,很多选手饱受密集赛程、身体疲劳所苦,很容易引起伤势。

对于这次巴黎奥运,我觉得身体健康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像东京奥运之前没有什么比赛(因为疫情),选手可以好好休养生息,而当时国内相对没有控管这么严,还可以正常训练跟比赛,调整出赛状态。这次则是前面有太多赛程,大家又要拿奥运积分、门票,比赛一场接着一场。这次我们医疗团在赛前这一段就要非常努力,想办法让选手的身体维持在最健康的状态,才可能会有好成绩。

问:去年亚运我们就有不少明星运动员因伤影响成绩,依您了解我们选手目前的状况如何呢?

答:很早就拿到奥运资格的选手比较容易调整,有些比赛可以放掉,把自己的巅峰调整在奥运的时候就好。但对于那些需要一站接着一站拿积分的选手,我看了真的很心疼,伤势只能想办法控制,我们尽量让他们比赛、训练跟伤势共存。我想在运医、运科的齐心努力之下,相信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