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4分还给孩子”没那么容易!只要是考试,开放性问题也有考点
前几天,话题“全网医生要求把4分还给小学生”冲上了热搜榜第一,由一道小学数学题开始,网友围绕着开放性思维和应试标准答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苦“填鸭式”教育久矣的家长自然是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拥有更加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
但既然是试卷,就有相应的考核知识点,以及具体的分数。鼓励孩子开放性思考和踩准考点拿高分之间该如何权衡?
简单讲下本次热搜的起因经过,一位家长在网上分享了孩子的数学试卷,其中一道题目,给出了一位病人的体温统计图标,并提问:“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孩子答道:“这个病人快好了。”却被老师扣掉了4分。
没想到,评论区有很多医务工作者对这位“病人”进行了“会诊”,判定他确实快好了,并呼吁:“孩子没说错,请把这4分还给他。”
这位家长随后在评论区公布了标准答案:学生需要答出,病人从哪天到哪天体温比较稳定。
这个太难猜到的标准答案,再度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数学题,自然是要考核数学知识以及图表认知能力,这位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医学上的判断,没有踩到“得分点”,不得分是正常的。
也有人反驳,尽管从数学层面来看,“这个病人快好了”并非标准答案。但从医学角度来说,“这个病人快好了”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新课标改革后,学生不仅要会做题,还要会阅读、懂创新、能在生活化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不应该再用学科的框架去束缚学生的发散型思考。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试题不需要学生开放性思考,那就该在题目设置上更加缜密,明确表达诉求。
因为这道4分的题目,不少家长朋友们晒出了自家孩子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作业,发散了,但分丢了。
仿照课文用“像”写句子,有学生写出“我像一只狗”。但,似乎也说得过去?
照例子写词组,有学生用“鱼”凑出了所有词组。
阅读题“你最喜欢文中的____,因为_____”,学生回答了“蛋糕,因为蛋糕很好吃”。
题干中并未明确,需要填写人物或是食物,“蛋糕”这个答案自然算不上错。
这类试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提问的指向并不明确,答案自然也不唯一,甚至有些“跳脱性”的答案也是合理的。
或许这也是家长和孩子们好奇的——这种情况下,“标准答案”真的存在吗?
小学语文老师书安在教学中遇到过不少开放式试题,孩子们也常常拿着试卷去问他:“这道题我为什么被扣分?”他解释道,只要是试题,即便是开放性试题,也有相应的考核点。
我们采访了书安,他将从老师的角度给家长们分享对标准答案、应试能力、开放性思维的看法。
书安
去年某次语文试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题,给了学生一段关于成都大运会的材料,请学生根据材料想别人介绍成都大运会的标志。
我拿到的评分标准是什么呢?符合题意即可得分。这就是开放式的。
这道题总的来说是考察学生阅读中的信息提取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把语文学习的内容迁移到其他的情景中。
所以孩子有个别字写不出来用了拼音,我也不会扣分,因为这道题考察的不是写字。
我们阅卷老师会先批阅个十几二十份,以学生的答题情况作为评分的参考标准之一,1-5分的答案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标准。
所以即便是主观题、开放式试题,只要是试题就有要考核的知识点和能力。但在小学阶段的考核内容不会超出教材,再往初中、高中,也不会超过考试大纲。
书安
孩子的开放性思考不是只体现在试卷上,我会把开放性思考的培养放在日常的交流中。比如当学完一篇文章,我都会问他们对于文章里的人物、故事、情节有没有新的角度或想法。
但同样,我也会和孩子们讲清楚,考试的时候需要切换成考试的视角,思考出题人的角度,运用平时积累的答题思维和策略。这是很重要的应试能力。
有时候学生觉得自己答对了但没有分,遇到拿着卷子来问我的,我一般会先问:“你觉得你为什么丢分?”
他们会自己开始分析,噢,是不是因为有三个知识点,但我只答了两个。其实他们心中也有概念,这些题可能会涉及哪些考点,一道题目如果有3分,那至少应该有几个知识点。
比如语文试卷中很爱出现的一种题,分析某个句子的表达好在什么地方。他们也会知道先看修辞手法,再看描写,最后看结构。这和开放性思考没关系,就是一种应试能力。
书安
其实真正聪明的孩子不会在试卷上写这些,关于课文的内容当然可以探讨,但他应该对应试这件事有自己的判断。
不是说在答题时踩得分点他就没有发散性思考了,只是在考试的时候需要更清楚,现在更重要的是拿到分数。
书安
平时学校的试卷,大概有5分的题,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任务自己来出。
我每个月都会带他们阅读,这类题我就会出:我们最近读了这几本书,选一本写推荐语或是自己的感受。
随便他写什么,只要我感觉到他的确读了,就可以给一分。在这个基础上言之有理,语言表达清晰就能得到更多的分。
或者是在期末时,让他们用绘画的方式,把这学期在书中认识到的,最喜欢的人物画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诉求也不是拿多少分,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能轻易的想到对于这个人物的回忆和情感,这肯定比书面写作业好玩吧。
今年春天,我拍了围栏上的一枝花,说要送给远方的朋友。正好早读又有一些时间,我就带着大家读了《赠范晔诗》。
讲完后我告诉学生,现在可以根据“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两句随便画什么图,随便送给谁。
那一整天,他们午饭后的时间,或是下课的时间都在画画,比平时抄写诗词认真多了。有的小朋友画了快递箱,箱子里面有一只黄色迎春花;也有人画了一个正在折花的人,脑袋上有个气泡,里面是他想念的朋友。
现在的教育中会有越来越多开放性的任务,跨学科的任务。小朋友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学习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他们也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比如诗歌、日记、插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自己。
书安
不会。从语文这门科目来说,现在很多试题都非常需要孩子有广泛的阅读量和清晰地表达能力。
前段时间我参与的一次阅卷中,我批阅的板块是阅读题的“阅读三”,共 5道小题,24 分。我大约改了一百来份试卷。有一个是24分,不到十个23分左右,最低的只有3分、4分。
23、24分的试卷,我们好几个阅卷老师看了都会感叹,写得太好了。
其中一道题有一个硬性的给分标准,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在回答中提到国家与民族这一层面,这也是这学期语文教材中的一个教学点。只要想到了这一点的学生,几乎都能拿到20分以上。另外一道题,则是要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将文章这样安排,其实就是要他们分析文章的结构。
现在我们五六年级的试卷,已经在靠近中考和高考改革的内容方向了,题型会越来越综合。语文更多考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是准确的表达能力。
甚至现在语文也会考察逻辑思维能力,要做分析,做推论。其他学科也会加重文字阅读的考量。
如果孩子没有大量广泛的阅读,平时没有经历过开放性思考的训练,遇到这种题他真的是懵的。
我们遇到过一道选择题,需要学生把勇敢、武艺高强、优柔寡断、细腻敏感等9个人物特点,对应选择到孙悟空、林黛玉、唐僧、武松等人物上。这就是开放式的,比如说唐僧,他有温柔,肯定也有坚定。
我有名学生拿着试卷问我,为什么自己错了,我跟他解释,其实你这样也是对的。后来他在试卷分析上,用红笔标注了“老师改错了”几个大字。我还给同事讲,这孩子还挺有自己思考的。
其实我和他认真沟通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次新的互动。
他可能会因此知道不同的人对于人物判定有不同的标准,我希望他们不要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更有利于帮助他有更多的思考,以后的很多事情在他那里可能会有一种新的可能。
书安
我觉得这是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更能带来自我的认可和价值感、意义感。
当然,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培养开放性思维是每个大人都需要做的事情。不只是学校,家庭,还有社会环境。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比较刻板的填鸭式教育,能切身感受到它的确不好,所以我们不想让现在的小朋友再去经历了。
书安
作文会有,因为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就有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这一项。但在修改病句、仿写句子、阅读理解中,只要不影响阅卷老师信息提取,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