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转战港交所 募集资金部分将用于收购或投资
近日,八马茶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根据招股书,八马茶业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并建造新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并扩大产品组合;为直营线下门店网络的扩张提供资金,并专注于开设更多门店以提升品牌价值资产;提升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水平;收购或投资在中国茶行业的参与者;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2022—2023年,其实现营收分别约为18.18亿元、21.22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1.66亿元、2.06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个月,其实现营收约为16.47亿元,实现净利润约为2.08亿元。
其中,向加盟商销售为八马茶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向加盟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分别为9.12亿元、10.73亿、8.1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0.2%、50.6%及49.7%。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为6.17亿元、6.81亿元、5.2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33.93%、32.08%、31.55%。同期,八马茶业的研发费用为822万元、1162.1万元、1006.4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0.45%、0.55%、0.61%。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八马茶业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开启连锁经营模式。此后,八马茶业踏上扩张之路,推行加盟模式、跨区域经营,还逐步拓展至电商渠道,实现了全渠道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八马茶业首次IPO。八马茶业曾于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三年后的2018年,八马茶业因“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等原因,自愿自新三板摘牌,开始筹划向深交所冲刺。2021年4月,八马茶业向深交所申请于创业板上市,其后收到深交所的三轮问询并全部予以回复;2022年5月,深交所同意了八马茶业的撤回申请;同年8月,八马茶业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股份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后于2022年11月接获中国证监会的一轮问询,并于2022年12月回复有关问询;2023年9月,深交所再次同意了八马茶业的撤回申请。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5年1月10日,八马茶业的线下门店总数为3501家,包括381家一线城市的线下门店、728家新一线城市的线下门店、1015家二线城市的线下门店以及1377家三线及其他城市的线下门店。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八马茶业多地子公司、分公司出现了注销,如2024年下半年,八马茶业就注销了大亚湾永辉分公司、大亚湾灿邦天虹分公司、大亚湾分公司、浙江分公司、成都吉泰路分公司等多家分公司,此外还有部分门店也被注销。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八马茶业曾涉及多起质量安全、虚假宣传等问题。
例如,2017年,八马茶叶因旗下产品过度包装登上质检黑榜。据悉,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八马公司的部分茶叶进行测试,发现产品存在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污染物超标、实测品质低于明示等级等问题。
2018年9月27日,八马茶业在公司网站首页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网站“招商加盟”页面中使用了一份伪造的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对此,博鳌亚洲论坛在其官微上斥责八马茶业存在虚假宣传,伪造授权书的情况。
此外,据八马茶业早前向深交所创业板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曾有3家加盟商出现过销售过期产品的行为,均出现在2021年,这三个案件中,有2起案件相关用户起诉到了法院,另外一个案件是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过期产品的销售,最终该加盟商被给予2.5万元的罚款,并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2024年4月,八马加盟店因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被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