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水利枢纽累计为“压咸补淡”调水超87亿立方米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常出现咸潮上溯,影响城市供水安全。记者从水利部获悉,通过区域统筹已构建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有力保障澳门、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其中,作为“第三道防线”重要组成部分的百色水利枢纽,投运以来累计应急调水超87亿立方米。
河口咸潮,是河口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河口及三角洲河道是上游河道淡水径流和外海高盐水的交汇区。在枯水期,径流量减小,外海高盐水在潮汐动力的推动下,逐渐向河道上游扩散,河道内水体变咸,进而引发咸潮,导致取水口无法正常抽取淡水。
2004年秋季,珠江三角洲地区遭遇异常凶猛的咸潮,威胁到澳门、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同年11月,水利部组织珠江水利委员会全面启动应急供水保障工作。2005年春节前夕从千里之外的上游水库应急调水,跨越贵州、广西、广东,至珠江口的澳门、珠海等地,以压制咸潮、保证补淡,由此开始了“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
通俗来讲,“压咸补淡”就是通过科学调度上游水库群,有效补充河道淡水径流量,从而压制咸潮上溯,使咸潮影响范围下移到取水口以下,为当地供水系统创造抽取淡水的有利条件。
2006年,珠江流域来水偏枯,径流急剧减少。根据珠江水利委员会调度指令,当年9月,新建的百色水利枢纽首次参与珠江应急调水。从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底,百色水利枢纽累计向下游补水23.97亿立方米。据介绍,百色水利枢纽枯水季平均出库流量是入库的1.5倍,为下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2021年珠江流域遭遇严重秋冬春连旱,水利部提出构建当地、近地、远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基础,珠海竹银等当地水库抢抓时机抽蓄淡水补库,“灌满门前水缸”;“第二道防线”是关键,抬高近地大藤峡水利枢纽蓄水位,适时开展“压咸补淡”应急调水,确保淡水按时、保质、保量到达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线”是保障,远地天生桥一级、龙滩、百色等水库持续向“第二道防线”补给水源。
广西水利厅负责人介绍,20年来,广西不断加强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西江的龙滩、大藤峡,郁江的百色、老口,柳江的落久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可利用有效库容超过170亿立方米。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