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国力!台版晶片法 新神山产业供应链成型

被视为是「台版晶片法」的《产业创新条例》第十条之二、第七二条修正草案十一月十七日在行政院正式拍板!(图/先探投资周刊提供)

台版晶片法来了!在「半导体即国力」成为各国发展显学的同时,当然台湾政府也不落人后,推出台版的晶片法,盼能维持台湾矽盾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将优势扩及至5G、电动车、低轨道卫星等新兴科技产业,加速新护国神山产业链成型。

被视为是「台版晶片法」的《产业创新条例》第十条之二、第七二条修正草案十一月十七日在行政院正式拍板!近年,疫情、地缘政治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进而使半导体摇身一变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重要战略物资,为了避免过度仰赖他国半导体资源,并建立本土供应链,几乎各主要国家皆极力推动相关半导体法案,像是美国、日本、韩国、欧盟乃至于中国都大力祭出相关政策。

「半导体即国力」成显学

以最大动作的美国来看,计划五年内拨款三九○亿美元补助建厂或半导体设备,每案最高三○亿美元,半导体业者建厂及设备投抵率二五%;此外,美国亦匡列五二○亿美元的半导体补助法案让晶圆大厂落脚美国。而日本半导体复兴计划匡列六千亿日圆补助半导体业者建厂与设备费用五○%补贴;同为亚洲半岛体强国的南韩则释出K半导体战略,锁定发展半导体、电动车电池及疫苗,大企业最高享四○%的研发投抵及十%的设备投抵。

另外,受全球晶片荒影响重大的欧盟各国也都意识到半导体的重要性,因此计划投入四三○亿欧元的公私资金,另提拨一一○亿欧元加强半导体研究、设计和生产,旨在提升欧盟在设计及生产晶片的量能,目标要在二○三○年吃下全球二○%的市占率,约是目前市占的两倍。当然,更不用说中国,在美国为首的强力围堵下,中国无不更大力度的投资本土半导体供应链。

由此可见,「半导体即国力」已成为国际一大显学,而专家指出,有鉴于过去一年各国祭出优惠奖励措施,希望吸引台湾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前往设厂,面对其他国家大手笔重塑半导体供应链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国际供应链的关键地位及发展未来,避免磁吸效应让台湾产业陷入空洞化,因此台湾势必要从现在开始加速强化产业链的韧性、留住资源与人才,建立在地供应链,并持续在先进制程寻求突破,以提升竞争优势,故政府亦跟上国际脚步,积极研拟相关半导体策略。

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此次产业创新条例十之二的修订。这次修法可以说是台湾有史以来最优惠的研发费用抵减和设备投资抵减,内容针对技术创新,且居国际供应链关键地位的公司,提供前瞻创新研发支出二五%抵减当年度应纳营利事业所得税额,并可以购置用于先进制程的全新机器或设备支出五%抵减当年度应纳营利事业所得税额,且该机器或设备支出不设金额上限,二者合计的抵减总额不得超过当年度应纳营利事业所得税额五○%。

期待巩固台半导体地位

此外,适用本租税优惠的对象并不限产业类别,凡符合研发费用、研发密度达一定规模及有效税率达一定比率之要件,均可申请适用;经济部解释,租税优惠并未限定半导体,主要是针对下个世代及重要的供应链产业,因此包括5G、电动车、低轨道卫星等产业皆可适用。

尽管台版晶片法案通过消息一出后,产业界便发出诱因太少或太针对性等质疑声浪,认为奖励的规模与程度难以与其他国家比拚,且有不少业者认为所设门槛甚高,有效税率亦有争议,最终恐让企业受惠的程度并非想像中大;不过部分专家则认为,政策立意于鼓励,可见政府有意积极巩固台湾作为世界中重要半导体生产基地的企图心。再者,政府此次提供了更大的诱因,这对于企业在台投资、在台设厂仍将有望起到一定程度的吸引作用,将可再进一步提高台湾产业的整体价值和国际竞争力。(全文未完)

全文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2223期精彩当期内文转载》

《先探投资周刊22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