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全球占比36%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宣海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其中提到,截至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有1328个。其中美国占比44%,中国占比36%。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要真正把人工智能的潜力发挥出来,不仅仅是模型的问题,还涉及到技术与算法能力的提升、工程化部署、训练数据、3G布局、开源系统、产业协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进步。

白皮书显示,2023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数字经济总量超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超8%;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60%,较2019年提升约8个百分点。

令人瞩目的是,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6.8%,较2019年提升1.3个百分点。2019-2023年,美国、中国数字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德国、日本、韩国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2024-2025年全球数字产业收入增速回升。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最热的话题。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AI企业近3万家,美国占全球的34%,中国占全球的15%。2023年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AI独角兽企业234家,增加了37家,占新增独角兽企业总量的40%。目前,美国的AI企业独角兽共有120家,中国有AI独角兽企业71家。除了美国、中国外,英国、印度、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AI企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白皮书》指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有112个国家已经建设5G商业网络,5G网络已经覆盖全球45%的人口。余晓晖还指出,中国拥有的基站数量占全球的60%,5G已经渗透到中国大部分国民经济行业中,约有74个国民经济大类都在使用5G来提高生产质效。

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智能算力问题成为了一大挑战。余晓晖表示,中国、美国、英国、欧盟各国等主要国家均采取措施进行算力互联探索。未来算力和能源的协同、能源和算力的一体化融合、产业链协同、用电优化等问题,也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挑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