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活化石 金门放流3万鲎苗

「大手牵小手,一起守鲎去」金门县长杨镇浯(中)昨带头放流鲎苗3万尾。(李金生摄)

鲎在4亿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就已出现,有「滩地上的活化石」之称。(李金生摄)

4亿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就已出现,有「滩地上的活化石」之称的鲎,在台湾本岛已几乎完全绝迹,在金门也面临栖地破坏,野生族群锐减的生态危机。县长杨镇浯昨日率队深入建功屿泥滩地,放流县水试所自行育成的3万尾鲎苗,期待牠们长大成「鲎」,为大海带来盎然生机

县水试所长杨文玺指出,三棘鲎是金门的特种海洋生物,也是环境污染指标生物之一。该所预定在均有稚鲎踪迹夏墅金城雄狮堡、南山北山洋山田墩西园、官澳和烈屿乡埔头上林潮间带放流自行育成的鲎苗共15万尾。

金门县政府已在1999年12月公告画设全台唯一,面积广达400公顷的「金门古宁西北海域潮间带鲎保育区」,同时由县水试所推动稚鲎复育计划,放流作业预估可以弥补自然的生产力不足,充实金门沿海渔业资源

披着一身甲壳,外型像钢盔,且雌雄成对出现,又有「钢盔鱼」、「鸳鸯鱼」与「夫妻鱼」之称的鲎,在台湾地区已无野生发现纪录,仅澎湖偶可一见。

但在金门因为长期军管海岸不得任意进出,反而提供牠们栖息、繁衍的安全环境,西部和北部潮间带仍有稳定的族群分布,但近年随着开发脚步的逼近,也同样面临栖地破坏问题

县水试所指出,鲎在4亿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出现,2亿年前演化为现今型态,为地区特有最大型底栖性甲壳类动物,也是发展生态旅游主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