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爽放2天台风假挨批「鬼预测」 气象署:秋台难捉摸

中央气象署预报中心主任陈怡良4日说明山陀儿台风发展历程与影响。(蔡明亘摄)

山陀儿台风移动速度慢、路径诡谲,中央气象署发布警报后经4天又4小时才登陆,高屏连4天台风假破纪录,风雨较小的北部也放2天,令资深媒体人黄光芹直言,气象署不能鬼预测。对此,中央气象署回应,不少质疑都并非事实,秋台路径预报难度较高,这次除每3小时更新预报外,与县市政府连线会议次数也创纪录,即时提供最新资讯。

黄光芹在脸书表示,气象署即时会公布停班达标县市,久而久之,不分蓝绿白县市首长都以此作为决策指标,鬼的是,气象署都会加注警语,强调停班课应由县市政府做最后决定,很不负责任。

她说,气象署长期预测失准成常态,事出必有因,以这次完全不是山陀儿的对手来说,她纪录下离谱鬼预测,包括登陆时间的预估,从10月1日22:48说会在10月2日下半天登陆,再到10月2日15:30预测延到3日清晨5点登陆,还是没进来,直到山陀儿在当日12:40在高雄登陆,虽可推给山陀儿行踪诡异,但试问,台风都没进来,那10月1和2日,哪来强风暴雨达停班课标准的预测?北台湾才会有大晴天放假强台假的荒唐2日。

黄光芹提到,3日的预测更扯,从7:00说有8县市达放假标准,10:00增至12个,到16:00大幅下修为3个,最后全台连台南都恢复正常上班课,终于止住了台湾人不顾经济损失,惯养年轻人指望投机摸懒疯狂放台风假的歪风,难道不是拜气象署之赐。

黄光芹提到,气象署投机之处在于一方面警示将有强风暴雨,另一方面却两面押宝,也带上过去3小时强度减弱,这2种预测相互矛盾,显示气象署毫无定论。后续还有AI神器神助功气象署的报导,完全是虚伪陈述,专家说气象署的确有与NVIDIA合作,但起步晚,缺乏大资料库与大数据,远落后于欧美等气象部门,研判仍聚焦在天气系统的分类,才会偏向秋台易引发暴雨的结论。

她表示,气象署仍倚赖追风计划,施放探空气球,以大气观测来说,仅有板桥与花莲2处,若仅透过2个相隔50到100公里的地方、搜集高空温度、气压与水汽等资料,预测未来3到5天的台风走向不容易,气象署虽目前24小时误差值,已拉近到约70到80公里,比起以前100至150公里进步不少,但仍有努力空间。专家也建议,海上、陆上台风警报的定义,也应该重新修正,否则太早动员、空等,不是办法。

对此,中央气象署预报中心主任陈怡良回应,气象署在台风警报期间每3小时就更新一次台风预报与警报单,为的就是提供最即时资讯,用最新的预报观测资料,提供更精确资讯,他强调「该报导有不少不是事实」。

他说明,自发布陆警后,暴风圈不久就涵盖台湾东南部陆地,的确就如同预估,也在开始影响天气后,于适当时机发布相关提醒。他也说,秋天台风常面临2个问题,首先导引系统不如夏天明确,路径预报难度较高,接着是台风容易与环境产生影响,像东北季风南下,就容易有交互作用。

与县市政府沟通方面,陈怡良提到,这次山陀儿台风是气象属首次在同一个台风期间,开最多次连线会议的台风,总共开了3次,告诉地方政府最新台风动态与可能的影响,而县市政府可能有更多周延的考量,来决定相关防救灾政策,气象署表示尊重,也会尽可能提供协助。

针对AI应用,陈怡良也说,目前预报作业有使用AI作为参考资料,会善用新兴科技,但在预报上仍有进步空间,以这次山陀儿登陆高雄而言,气象署也有预测到,至于路径预测,这次台风AI的模式也并非最优秀的,全球各单位、各模式都会依照最新情况适时滚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