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草原 石榴花开

在祖国的正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天辽地阔,见证着殷实壮美;承载光荣,传承着红色基因;守望相助,书写着爱国奉献。这里就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这个以“联合”命名的地方,和睦友好的基因植根于历史渊源之中。

遍布达茂旗的阴山岩画,是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繁衍生息的足迹;草原古城敖伦苏木,书写了各民族共同创造文明历史的辉煌。抗战期间,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更是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达茂旗各族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抗争,坚定捍卫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定意志。上世纪50年代,达茂旗人民满腔热情地参与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伟大壮举;60年代,作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重要接收地,40多名“国家的孩子”落户达茂旗。草原英雄小姐妹、红色文艺轻骑兵、“牧民好安答”潘志荣、“戍边模范”阿迪雅、保护草原生态的两万禁牧牧民,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在他们身上都彰显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今天,在这片1.8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来自汉、蒙、回、满等21个民族的10万各族群众,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线”和“纲领”,有形有感有效,持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讲政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达茂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督查、政绩考核,修订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培养、考察和选拔各民族优秀干部。配套出台政策文件,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有方向、建有目标、干有分工。各级党委(党组)对民族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形成了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草原儿女心向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厚。

培元气,巩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达茂旗坚定不移推行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持续不断推动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深入人心,将民族团结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建立“红色蒙古包”宣传教育品牌,在牧区苏木乡镇、党员中心户和边境派出所,建设37处“红色蒙古包”,在边境地区奏响了民族团结的最强音。

促互动,深化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达茂旗不断优化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了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丰富“民族政策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内容,提升了凝聚力,扩大了影响力。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将文化认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心灵深处。

同奋斗,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达茂旗立足边境地区实际,找准富民兴边的发力点,抓好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坚持凝心聚力,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让“两个屏障”更加牢固,“两个基地”量质齐升,“桥头堡”作用充分彰显,让“模范自治区”这面旗帜绽放更大荣光。

讲法治,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达茂旗坚持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与时俱进调整完善民族政策,提高依法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行边境管控网格化管理,实行“军管线、警管面、一线牧户管点”的边境地区三级联防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达茂旗将以创建“同达共茂 团结固边”品牌为抓手,依托“1+4+N”发展思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行业各环节,深入持久开展“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赋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新的内涵,以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路、务实性举措,扎实推动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