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院士简历

王恩哥,195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

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Kavli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1978年王恩哥进入辽宁大学物理系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1年至1995年在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1994年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1999年至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2004年至2009年任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9年至2011年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物理学院院长。2011年至2012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2012年至2013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教务长。2013年至2015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15年至2017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18年9月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国际董事。王恩哥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科研综述王恩哥利用掺杂来调制纯纳米管的结构和物性,首次制备出管状碳纳米锥和CN聚合纳米钟和BCN单壁纳米管与人合作发现并证实了表面原子运动的一些新规律,完善和发展了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与其学生在SiO2表面预言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镶嵌冰。学术论著截至2013年3月,王恩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在Science, Nature,PNAS,Physics Review Letters,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大于7000次,h因子45。学术交流2001年至2002年任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2005年至2009年任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AvH访问教授;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任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教授; 2009年10月至12月任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大学KITP访问教授。治校理念2013年王恩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就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他认为:“世界第一流的大学,虽然校风、气质各不相同,但贯穿始终的都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学术为基、人才为本的精神品质。一个杰出的、一流的大学,其宏大而明确的抱负,就是要在知识的各个主要领域达至卓越,并以其源源不断的杰出人才保持和延续这种竞争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仅要有循序渐进的积累,也要有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基础上大的跨越,不只是自然而然的生长,也要经过一番自我扬弃、自我改造的艰难过程。”来源:http://www.xgbs.com.cn(http://www.conshop.cn)来源:http://www.ye518817.cn(http://www.3gcollege.org.cn)来源:http://www.linese.cn(http://www.suoco.com.cn)来源:http://www.icepk.cn(http://www.8ws2.cn)来源:http://www.windk.cn(http://www.sojii.cn)来源:http://www.ylgx.com.cn(http://www.runxintrade.cn)来源:http://www.mobile028.cn(http://www.anhuiz.com.cn)来源:http://www.kalim.cn(http://www.thc.bj.cn)来源:http://www.tulisen0402.cn(http://www.d-boutique.com.cn)来源:http://www.xwazha010.cn(http://www.ipk831.cn)指导学生王恩哥先后指导了28名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多位直接去哈佛、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他的学生从事科研的比例相当高,有20位左右在世界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工作。评价王恩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作风,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是我生活上和科学研究上的一面镜子。王恩哥非常关心青年学者,也非常谦虚、严谨。他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在繁杂的管理工作之外还能坚持做出一流的科研成绩。他精力充沛、充满热情,跟他共事会被带动着充满斗志和热情。北大尊重学生选择,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荣誉课程等适合不同志趣学生的多层次跨学科课程体系。各院系梳理凝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模块化培养方案,增大研究性学习项目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的比例;在条件成熟的院系设立“荣誉学士学位”,激励学生选修更具挑战性的课程并参与实践创新。北大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实施导师制、本科生科研项目、实验与实践课程和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等,鼓励教师参与本科生“小班课教学”改革、利用慕课等形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探索,激发学生获取新知、探索未知的潜能。此外,学校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建设“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改造教学楼公共空间、图书馆和校内公共区域,增加互动讨论区、交流活动区,促进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