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本报讯(记者王斌)昨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授予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北京将实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引领,通过生态网络完善、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家园建设、城乡增彩延绿和乡愁景观延续等五方面行动,着力推进“一屏、三带、九廊、多片区”生态空间建设。通过见缝插绿,城市绿色景观将进一步丰满,大美平原森林建设将实现生态斑块的互联互通。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北京市立即在全市启动森林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了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创森”24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带动下,北京积极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全市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拓展,厚植了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亮丽底色。北京以“创森”为抓手,建成了“山区有绿屏、平原有绿海、城市有绿景”的生态宜居城市。

为了夯实全市生态格局的“四梁八柱”,北京陆续开展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绿化24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4.8%,城市总规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大片的林海构建了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奠定了北京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的绿色基底。据统计,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陆生野生动物608种,其中鸟类达515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在森林城市建设的引领下,北京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高水平、广覆盖的生态产品,让城乡居住环境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2012年以来,全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293公顷,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村头片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5.5平方米提高到16.89平方米,公园总数达1065个,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城市宜居环境大幅改善,市民绿色福祉持续提升。

此外,北京市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林果、花卉、种苗、蜂蜜等园林绿化产业年产值超过126亿元,重点林业建设项目用工保障本地农民就业7万余人,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惠及农户9.5万余户,新型集体林场吸纳2.1万名当地农民家门口绿岗就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大伟表示,北京成功创森,标志着北京森林城市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开启了新历程。

亮点

未来如何优化北京生态布局?

昨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高大伟表示,未来,北京市将持续开展全域森林生态空间和生态福祉建设,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我们特别制作了两张图来描绘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思路。”新闻发布会上,高大伟举起图板表示,从布局上将着力推动“一屏、三带、九廊、多片区”的生态空间建设。

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作为首都绿色屏障的“一屏”地区,将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提高我国北方防沙带北京段的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功能,保障首都生态安全。

“三带”是浅山游憩带、潮白河生态绿带和南部环京绿带。在浅山游憩带将建设一条从西南延伸至东北的森林步道,贯穿太行山、燕山前山脸,通过补植乡土彩叶树种,构建500公里的大美生态彩带。在潮白河生态绿带,积极推进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在南部环京绿带,将围绕永定河-拒马河、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系统治理,形成大尺度生态空间。

“九廊”是以市域绿色空间九条楔形绿色廊道为本底,提升森林质量,促进现有生态斑块互联互通,为城市输送清风绿波。

“多片区”是构建平原地区大尺度生态源地,平原的森林将蔓延成林海,形成万亩以上绿色空间斑块40处、千亩以上绿色空间斑块510处。在城区通过见缝插绿,打造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夯实大美城市森林骨架支撑,打造百姓身边的多功能大美平原林海。

高大伟表示,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充分利用好全市绿色生态资源,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在全市打造“三环、百道、千园”。

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的百余个公园品质将得到提升,并围绕中心城区打造10个高品质城市公园组团。在城市外围二道绿隔地区建设9个郊野公园群,着力构建蓝绿交织、林田环绕、绿道连通的郊野公园环。同时,推动建设山水相连的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

文/本报记者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