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论坛|在运河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中打造诗意栖居环境

原标题:2024北京文化论坛通州线路观摩活动举行——(引题)

北京文化论坛|在运河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中打造诗意栖居环境(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成露 陶稳

9月19日上午,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跟随论坛规划设计的“探访绿色活力新城,览阅千年运河文脉”观摩线路,记者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看到5A级景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风光秀美,浩浩水波倒映着新城崛起的历史;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和文化精神家园;曾经的老工业区化身城市绿心公园,成为人们运动、漫步、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在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南区,登上月岛观景平台,远眺运河沿岸自然和人文风光,这里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整体布局,让游人仿佛置身自然之舟,水清树秀,植被繁茂,舒适惬意。古时这里船只穿梭,漕运繁忙的景象似乎也近在眼前。

在景区的柳荫广场,原创非遗口技节目《运河声声》正在上演。寻常生活中的劳作农具化身别致的乐器,碗碟作碟琴、船锚作编钟、木桶木盆作鼓,结合北京特色京胡和三弦,在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代表性传承人冀勇模仿的鸡鸣狗吠中,运河人家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

从外观看,北京城市图书馆是由144个巨大的银杏叶擎起,方正灵巧,宛如一枚印章印落于城市绿心的画卷之上。走进其中,宽敞明亮又充满科技范儿的气息扑面而来。在阶梯阅览区,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代表颜色配以彩色玻璃为装饰,并结合“笔墨纸砚”分别命名,文化氛围浓郁。

正在此阅览的董善喜,既是一位普通读者,也是包括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内的三大文化设施的参建者。他说,2019年至2022年,他曾几乎每天开着大罐车把混凝土拉到这里,如今他有幸成为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休息时会和工友来这里看看书,接受文化熏陶,看到这么好的阅读环境,内心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悦。”

最受欢迎的还是图书馆里的科技感。据介绍,阅览区的每张桌子上都装有智慧桌面,读者可轻松触达各种阅读服务,例如预约、咨询、阅读、推荐、立体书库、机器人等软硬件资源。当日,河北美术学院在馆内开展讲座,一些学生对元宇宙体验馆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与鲁迅等数字人互动交流,感受科技带来的知识获取新体验。

据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城市图书馆自2023年12月27日开馆,截至9月初,已累计接待读者270余万人次,举办活动超1000场,周末及节假日日均接待读者1.8万人次,工作日日均接待7000人次,是辐射京津冀三地的文化新地标和备受市民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紧邻大运河畔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曾经工厂云集,是东方化工厂等四座大型工厂、128个小工厂和3个自然村的所在地,如今已经蜕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宝地。公园利用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建设了24个特色节气景观林窗,每个节气种植了当季对应特色植物、植被,园区一年四季森林景观各有意趣,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景赏花、运动休闲。

为不忘火红年代的工业记忆,公园内还保留了当年的东方化工厂部分工业遗址,设置了厂区的微缩沙盘,还原厂区厂貌,这里也成为展现中国工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科技史、科技文化教学与研究学者戴吾三,是本届北京文化论坛的受邀嘉宾,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参观通州大运河沿岸自然和人文景观最大的感受是,经过这些年的精心治理和规划,大运河在现代元素的加持下重现当年风光,这是文化遗产的活化呈现和重新阐释,是一次更高层次的升华。他相信,随着生态条件不断优化,这里也会吸引更多人参观、驻留。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