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十二甲讲堂 揭牌

北科大校友总会前总会长王小沈(左二起)、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馆长张鸿铭、北科大校友总会总会长张启城、北科大校长王锡福、台北市大安区副区长李条凰、民辉里里长陈威祯、梅花里里长吴昆山、及朱园里里长李林耀等,共同为北科大「十二甲讲堂」正式揭牌。 图/北科大提供

台北科技大学日前欢庆建校112周年校庆,北科大校长王锡福当日为校内空间「十二甲讲堂」揭牌,同时为「百年北科文资薪传纪实」系列首展「记忆‧技艺」开幕,即日起展至11月27日,期与各界齐心共同倡议建构文化生态系统,开启北科大迈向守护文资崭新纪元的里程碑。

王锡福指出,北科大1912年设立于台北厅大加蚋堡大安庄十二甲,此地名源自于先民拓垦时引水灌溉的水田面积,计有十二甲。相较于设立当年校园位处台北城外,四周环绕农田水圳,随着时代环境变迁,今日的北科大位居首善之都的枢纽核心;「十二甲讲堂」的建置与命名,标志着该校112年来与都市发展交融的共生轨迹,同时也表达该校守护文化资产的坚韧决心与承诺。

「百年北科文资薪传纪实」系列展览,透过文字纪录、口述访谈、影像音讯与工艺作品等媒介,真实呈现与纪录本校师生自创校以来在文化资产保存与薪传所累积的成果,「北科大不但是当今台湾科技产业的先锋,同时也是守护文化资产的薪传者。」

策展人、北科大文化事业发展系副教授张怡敏指出,「百年北科文资薪传纪实」系列首展「记忆‧技艺」,涵盖九大主题,包括:象征北科大实作精神的历史建筑-红楼与一大川堂、见证台北商贸运输自水路转向陆运历程的三井仓库、梳理大稻埕关贸网络时代特征的研究、口访资深海关人的世代传承、显现大稻埕商人经济实力。

百年街屋的调查、猴硐矿工影像纪录等历史记忆的活化,以及薪传文化工艺的丰原木作与莺歌陶艺等,为现今台湾文化资产保存与文化产业振兴,挹注丰实的养分与再生的动力,展现北科大在文化永续上所蓄积的韧性与行动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