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韦世豪归队后力挺伊万;伊万愿意接手国足也是源于信心

《北京青年报》记者​​​​ 撰文表示,曾经一度被排除在国足备战阵容之外的韦世豪,归队后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伊万的支持。在更衣室里,他曾号召队友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主教练的战术意图。伊万率领的国足作为“龙头”,如果能实现进军世界杯的目标,势必会给各级国字号球队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当中国足球临近2024年尾声的时候,伊万科维奇回到家乡克罗地亚西北部小城瓦拉日丁与亲友相聚。不熟悉的人很难想象,这位老帅在过去8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怎样一段过山车般的历程。

在前任扬科维奇下课后不久,带队打过世界杯、熟悉亚洲足球且在中国职业联赛有过成功执教经历的伊万科维奇,便成为了中国足协选帅的“主攻目标”。伊万执教国足的具体薪酬不得而知,但据了解,数额与扬科维奇的差距不大,且合同中对各阶段的带队任务目标有具体的约定。换言之,对于类似“无法率队从36强赛出线就下课”这样的条件,伊万是有心理准备的。伊万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所有合作条件,首先就是他非常渴望来中国执教。

事实上,当时伊万并非国足新帅的唯一人选,比他小9岁的前瑞士队主帅佩特科维奇便是其主要竞争对手,但伊万在选帅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与信心。据了解,2011年离开山东鲁能帅位的时候,伊万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回到中国足坛执教的岗位上。在接手国足前的10多年中,他曾多次错过来华执教的机会。比如2012年底北京国安选定塞尔维亚人斯塔诺耶维奇之前,伊万就曾被推荐给国安俱乐部。2014年底,也有中超俱乐部向他抛出橄榄枝。

伊万愿意接手国足的另一个原因源于信心。这其中又涵盖两个层面,首先是他对自己执教能力、经验的自信,毕竟他带队征战过世界杯赛,在中超、亚冠赛场也取得过不俗的战绩。另外,就是对中国足球,包括球员的信心。“在我看来,中国球员的技术能力绝对不比阿曼队员差,但中国球员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踢出真正意义的现代足球。既然阿曼队能够在客场取胜日本队,我们在面对强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拿出取胜的决心和勇气呢?”伊万说。

但不得不说,伊万初来乍到时并不走运,率队首场比赛就被36强赛同组弱旅新加坡队逼平。“和一年前扬科维奇接手国足时拥有准备期不同,伊万一上任就直接带队打36强赛。给他熟悉球队、与球队磨合甚至试错的时间、空间都非常有限。所以国足36强赛踢得磕磕绊绊,也就不足为奇。”一位熟谙国足情况的人士如是说。

还要提起一段往事。曾经一度被排除在国足备战阵容之外的韦世豪,归队后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伊万的支持。在更衣室里,他曾号召队友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主教练的战术意图。中、印比赛前,跟随伊万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正是韦世豪,而比赛期间,大家都看到了张玉宁单刀赴会的同时,韦世豪后排加速冲刺,伺机补射的画面。“很高兴看到我们的球队空前团结。伊万通过备战与实战,渐渐找到了一些有特点的球员的使用密码,教练与球员之间的信任基础更加牢固。问题理顺了,成绩自然也就好起来。”这是国足一位队内人士的评价。

18强赛第2轮输给沙特从大连返京后,伊万在一次朋友聚会期间曾被问道:“你会不会辞职?”伊万笑着回答道:“那从来不是我的做事风格。我不是要赖在某一个岗位上不走,而是因为,我在没有失去信心的时候,绝不会也不应该主动放弃。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会满怀信心与热情工作,乐观地向前看。现在我已经开始为下一期集训做准备了。”

但即便随后率队取得两连胜,伊万的“下课”警报声也没有停响。不得不说,外界有关伊万科维奇执教能力“非黑即白”的评价,也从一个侧面映衬出当下中国足球的浮躁。三连败不能说明伊万一无是处,两连胜也不能证明他找到了什么灵丹妙药。在这一年里,国足连同伊万先抑后扬的表现,证明中国足球并非外界形容的那般不堪。而舆论对伊万的评价之所以有所改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加速国足年轻化进程方面,显示出独到的一面。

从3月下旬首次带队集训,至11月率队打完与日本队的二番战,伊万科维奇累计征调过14名“新人”,11月集训时,入队的“00”后球员多达7人。其中,拜合拉木、谢文能、胡荷韬、蒋圣龙、朱辰杰纷纷竞得主力位置,也就是说,年轻球员已占据国足主力阵容的半壁江山。拜合拉木从36强赛国足末轮客战韩国队比赛中饱受诟病的“糙哥”,变成国足18强赛首胜的进球功臣,正是得益于伊万对于他的大胆启用。现在看来,伊万舍弃一些不具备现代足球能力的球员,以及入队意愿不够强烈的老队员,甚至个别状态下滑的归化球员,不失为明智之举。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12月探望U17、U21两支国字号男足梯队期间曾表示,国字号球员要为足球行业从业者特别是年轻球员树立榜样。而伊万对年轻球员的大胆启用,也与当下中国足球着力夯实青训基础,加速青少年人才精英化进程的战略思想相契合,给国字号各队及职业俱乐部球队加速培养新人“打了样”。

该报道认为,伊万率领的国足作为“龙头”,如果能够实现进军世界杯的目标,势必会给各级国字号球队的发展注入“强心剂”,这也令2025年的中国足球有了更大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