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打拼只能当「逐梦蜗居族」? 「共居生活」温暖对家的想像

▲各种语言展现多元性,五根彩色香蕉鲜明有活力。(图/记者杨蕙绫摄)

记者杨蕙绫/专题报导

试想一个情景,栖居陌生城市一处极具设计感的公寓,结识来自各领域的室友,透过「共享」有效利用资源,志趣相投成为知己,这种打破原有居住空间的「共居经济」,虽然国外早已实施多年,未来却有可能成为改善台北高房价、蜗居的新选择。

在晚餐时间拜访「香蕉同居中」(Banana co-living),隐身在热闹的东区巷弄,邻近车水马龙的敦化南路,隔一扇门是闹中取静的静谧,时而传来几声笑闹,这里住着近20位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成为彼此在异地里的坚强支柱。

「香蕉同居中」由夫妻档Wilbur和Lexi共同打造,两人以青旅起家,去年正式跨足共居住宅,最早营运的中山店于2016年6月开幕,今年2月拓点东区,紧锣密鼓筹备中的西门店及松江店即将登场。

「我们希望『居住』可以是件开心的事,大家都能住进喜欢的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想让这里变得不一样。」秉持信念,Wilbur与Lexi开始着手规划,找点、设计,在台北这座冷冽压抑的水泥丛林中,筑起一方温暖友善的共享社区

►房租省30%!「青银共居」90岁奶奶当朋友...传承生命经验►台北租屋像惩罚单身…共居「许愿池」吃喝玩乐揪团就出发►家里就是「迷你联合国」 跨国界合作创造Borderless House!

▼苹果绿色主墙,延续香蕉系列的共通性。(图/业者授权提供)

年轻人负担不起的高额房价 重新思考「家」的定义

为何最初会想以「香蕉」命名?Lexi笑说:「Banana可爱好记,很符合我们想要营造的『明亮、快乐、友善、有活力』氛围,加上台湾香蕉很有名,干脆就这样决定名字了。」

延续青旅的香蕉系列,新筹备的共居公寓,索性命名为「香蕉同居中」。一旁的Wilbur突然蹦出一句:「你不觉得这名字听起来比较暧昧嘛!」神来一笔的幽默感,引来全场大笑。

「我们不喜欢制式、假掰的命名,虽然制式的『国际青年旅社』可以赋予这个空间一定意义,但我们希望来这里的人,都能觉得是好玩的、是有趣的,也能获得某些程度上的资源共享。」Wilbur加码补充。

▲夫妻俩希望透过共居公寓,提供年轻人一个开心生活的家。(图/业者授权提供)

感叹台湾租屋市场物件良莠不齐,租金却高得惊人,想以便宜价格租房,又需耗费许多通勤时间。因此,曾在澳洲打工度假的Lexi,早在出国前萌生创立共居公寓的念头,趁着在国外期间累积住宿经验,同时留意租屋会遇到的问题点,回台湾再想办法实现。

「以前念书或刚出社会,只能住在不太舒服的地方,很多事情只能将就,好希望以前就有这样的共居空间,我们一定会去住!」同为租屋一族的无奈,Lexi能够感同身受。在这座年轻人负担不起的城市,该如何重新思考居住定义,她说:「我们希望可以成立一个好的地方,让年轻人可以一起开心生活。」

▼北欧风房间装潢,加装小布帘保留隐私。(图/业者授权提供)

青旅、共居公寓经营大不同 「住得开心」才能让生活刻骨铭心

谈起经营青旅与共居公寓的差异,Wilbur不谈繁琐复杂的法规政策面,直接从日常生活与人际相处说起,「日租与月租功能取向不同,就像青旅不需要桌子衣橱储物柜就在床下,但共居公寓需要,因为这是他们的家。」经营青旅4年多的他笑说:「会住青旅的大多是来玩的,聊的话题不外乎与旅行相关。」

他也表示,共居公寓住户多为台湾人,「不是来玩而是来住的」,租约时间长更能认识彼此,「共居重视『住与住』之间的交流,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大家开心。」

Lexi补充,「青旅客群以外国人为主,但其实台湾人也有租屋需求,需要交流、好玩的地方」,我们希望提供一个让人开心、期待想回去的「家」,有着时髦的居住设计,让每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得以一起生活、工作、玩乐。

她也提到,现在很多共居空间,实际上只是担任二房东的角色,向原屋主承租后,简单整理粉刷换家具,在房间塞进几张上下舖,美其名「共居」其实不然,「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希望提供的是另一种lifestyle,让大家的生活可以有质感,有设计过的,室友也是like-minded,而不是单纯的宿舍。」

▼通往房间的客厅是最棒的交谊空间,共食让彼此更加靠近。(图/业者授权提供)

让空间营造社群! 不做三房两厅...坚持「大坪数大空间」

对于共生住宅,Wilbur自有一套看法,「我们一开始就锁定大空间,登记坪数至少60坪至100坪以上。」不走青旅转型共居公寓的套路,香蕉同居中的经营方向,初始即明确,但真正执行后才发现,光是「找点」就让他们备感压力。

Wilbur表示,台湾受限于环境和房屋条件,很难找到合适房型,原先瞄准居住需求高、交通便利(离捷运站近)与租金高的大安信义区,但苦于没有适合的物件,又不想只做小坪数,让他们苦恼许久,再加上部分屋主对于共居理念有疑虑,想租房需靠缘分和运气,「我们想做大坪数,将空间切割成多人房,让大家都能住进真正想住的地方。」

▲室友之一是餐厅厨师,每道料理令人惊艳。(图/业者授权提供)

人们因空间产生连结,让彼此关系日趋紧密,如何将空间设计发挥最大效用?日本社区设计师山崎亮认为:「不只设计看得见的空间,更要设计看不见的『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以「香蕉同居中」东区馆为例,7、8楼分出4间4人房、2间3人房、2间单人房,目前共有20位房客,7楼是主要交谊空间,一开门就是舒适宽敞的大客厅。8楼室友常下楼串门子,一起在开放式厨房做菜、交换心得。

顶楼天台居高临下俯瞰台北夜景,搭配烤肉、火锅趴凝聚感情,自然形成社群。住户Sana说:「在家反而很少待在房间,常常在客厅跟大家一起看电视吃东西聊天,室友们个性外向喜欢交朋友,大家常常一聊就聊到半夜。」

Wilbur直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坚持『大空间』的原因,三房两厅很难形成社群概念,那跟朋友合租没有两样,一旦拥有足够空间,室友们自己就能营造出完整社群。」

▼天台烤肉趴,欣赏熙来攘往的台北街头。(图/业者授权提供)

Co-living的感动与美好 一辈子的知心好友

「香蕉同居中」东区馆室友来源多元,有赴台念书的澳门大学生Denise,热爱韩国文化的美妆部落客Sana,曾在澳洲打工度假的侍酒师Jason,与现居台湾开设小酒吧的法国型男Thomas。

曾在澳洲有过共居经验的Jason,因为喜欢及认同Co-living概念,回台后开始寻找适合的共居空间,「在澳洲,室友来自世界各地,即使一起生活,英文沟通仍有距离;在台湾,没有语言隔阂,居住氛围更加紧密。」

谈起优缺点,他指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共同生活就要沟通,未来会举办第一次住户大会,讨论对于共居的想法或生活公约。」

▲台北夜空没有星星,让闪烁灯泡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吧。(图/记者杨蕙绫摄)

来自澳门的Denise指出,曾想过磨合问题,但搬进来都会知道这个道理,举例来说:「冰箱很乱,大家会一起思考有无解决方法,透过贴名条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快就改善了。」

Sana表示,刚开始接触共居型态,原以为会像学生宿舍,没有遇到聊得来的室友,就会像住旅馆一样陌生,但实际却颠覆想像,「两个月前,我们只是陌生人。现在,我们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

她也透露,无论生活动线或共用的日用品,都很有规律且充裕,室友间很少有机会起冲突,生活品质比原先想像的共居生活高出许多,「大家都是从外地来的,所以能够互相体谅与理解,也对彼此的经历感到兴趣,分享让情感变得紧密。」

▲贴心讯息邀约吃饭看电影,大家因共居成为好伙伴。(图/业者授权提供)

今年8月,他们才刚欢送来台学中文的耶鲁生Marcus,一群室友热血奔到机场送机,告别难免伤感,但几个月的共居生活,让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好情谊更为立体真实。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台湾共生住宅团队「玖楼」喊出的经典口号,打动无数在城市里逐梦的「游牧民族」,也引起广大回响。共居是现代游牧者在不同城市间停留的一种新的生活型态,即使无法改善现实,但能让生活多点想像。

被问到有没有一句话能代表「香蕉同居中」的精神,夫妻档大笑且异口同声:「我们一直再想啊,谁叫玖楼那句话太强了!」即使没有强而有力的Slogan,但「香蕉同居中」诉求很简单,「只要能这里可以开心生活就好了!」

Wilbur希望,共同生活的这段期间,得以成为租客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体验。Lexi接着说,「我们希望做到的共居空间,是让人无法挑剔;经营历程上,也会不断思考和改进做法,包含硬体规划及与人的相处,虽然很困难,但会持续坚持下去。」

▼8楼的小客厅,是喜欢瑜珈的女孩子们最棒的运动空间。(图/记者杨蕙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