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员工因公染疫补偿金惹议 议员轰:爽花民间捐款

游淑慧质疑,台北市政府员工因公染疫补偿金动用民间捐款,质疑市府凭什么慷他人之慨,拿民间捐款发给公务员。(本报资料照)

本土疫情持续,不少台北市政府员工也确诊,市府针对因公染疫员工提供10万至15万元补偿金。但北市议员游淑慧发现,公务员补偿金使用北市防疫捐款,质疑市府凭什么慷他人之慨,拿民间捐款发给公务员?「这是骗人,跟高雄气爆有什么不一样?拿民间捐款爽爽花。」社会局对此表示,捐款用途范围本就包括完善第一线防疫人员奖励金。

北市府去年5月启动线上专户向民间募款共同抗疫,捐款用途为「COVID-19疫情防疫及照顾服务」、专款专用,募得4.4亿。游淑慧质疑,捐款是要用在实际防疫、照顾弱势,「照顾市府同仁是市府的责任,你凭什么慷他人之慨,拿民间捐款发给公务员?」

游淑慧说,何不用公务预算?拿公务预算、二备金、灾准金、市长特别费都可以,当时捐款公告提及,用在第一线防疫,包含医护人员补助、购买快筛、协助弱势市民、长照机构防疫或照顾等,并没有说要用公务员身上,「这是骗人,跟高雄气爆有什么不一样?拿民间捐款爽爽花。」

游表示,独居长者没有快筛,多少隔代家庭,孙子发烧没有快筛剂,阿嬷不知道怎么办,谁给他送快筛,这才是社会局该做的事,不应拿人民捐款发给公务员当奖金或补偿金,她强调,市府很有钱,她完全支持发补偿金,但不配用人民捐款,应拿这笔钱买快筛给独居老人。

人事处指出,「公务员染疫也是第一线同仁」,针对公务员、职工因公染疫伤亡可获得补偿金,去年有发127万元,染疫部分今年也会发,但现在疫情扩大,4月1日以后的人员,发放标准可能要调整,正与卫生局、联医研议。

社会局说,捐款用途范围本就包括完善第一线防疫人员、医事机构相关设施设备及奖励金,但应以无法适用灾害准备金相关规定为原则,经重大灾害民间赈灾捐款专户管理运用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就可以支应。

社会局长周瑜修强调,有经防疫会议通过,并经委员会审查,用钱都有经申请,结案后还要报告,且有规定人员要「因公染疫」才能补偿,并非只要染疫就可获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