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文化局规画「台版东尼奖」 预计今年筹备明年6月颁奖
示意图,为2022年11月10日春河剧团舞台剧《魔法阿妈》台北场彩排记者会,剧中演员郎祖筠(右3)、范少勋(右2)、郭德君(右)、孙诗珮(左3)、侯彦西(左2)与导演范瑞君(左)10日在彩排记者会中合体亮相。(本报资料照片,邓博仁摄)
金马奖、金钟奖以及金曲奖并称为台湾三大娱乐奖,分别专注表彰电影、电视以及音乐的优秀人才,然而目前台湾却没有为剧场以及表演艺术设置奖项,为此台北市文化局规画在今年下半年设置「台北戏剧奖」,以台版「东尼奖」为目标,盼在该领域身发挥带头作用;北市文化局长蔡诗萍透露,预计今年下半年度开始评比,明年6月举办红毯颁奖典礼。
过去身兼舞台剧演员的蔡诗萍回忆,剧场界人士很早有为舞台剧设置专门奖项做讨论,包括吴念真、柯一正等戏剧权威都相关注,如今30年过去,吴念真之子吴定谦都已身居戏剧界一哥,舞台剧奖项至今却仍未有设置。
他坦言文化部很想打造舞台剧奖项,但实务上很难做,因为每一场舞台剧都要现场评鉴,以全台湾的范围来说实在是大工程,但可以比照目前剧场界最羡慕的纽约百老汇东尼奖,打造类似的台北戏剧奖,目前规画将范围定在台北的场馆,并组织大的评审团到场审评,同时架设官网,将参赛的舞台剧资讯、现场拍摄影片都传入汇整。
「戏剧界从来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奖,所以决定台北先发,先跳出来做马前卒」,蔡诗萍指出,这是台北市文化局今年全力推动的大案子,同时也是台北市重要的文化工程,将来只要音乐剧、舞台剧在台北市演出,就有资格报名「台北戏剧奖」,今年开始展开筹备工作,明年6月则举办第一届台北戏剧奖。
他说,虽然很难做、要花很多钱,「但剧场界的朋友听到消息都非常开心」,明年6月剧场界朋友就可以走红毯,并有机会在台上获得表彰,也能像金马、金钟的获奖人一样激动的说「我得奖了」。
纸风车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李远受访表示,剧场界过去不断建议能有相关奖项,但没做的原因是难以评审,但「台北戏剧奖」不仅能对继续产业有帮助,也能让民众关注到许多戏剧。
台北市议员何孟桦直言乐见台北市开了第一枪,让戏剧工作者终于能够拥有一个属于本土的戏剧奖项,但她提醒,文化局在筹办戏剧奖前,应先与文化部、国家传统艺术中心,以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士积极沟通,并与民间合作筹办,才能够更公允、更多元,进而持续成为台湾戏剧奖项的领头羊。
她指出,第一届台北戏剧奖目前预计将耗资1300万余元,比台北文化奖、文学奖,甚至电影奖的颁发预算都还高出许多,恐将成为文化局耗资最大的奖项,文化局应审慎监督预算执行的必要性,并参考国外奖项执行案例,让纳税钱花在刀口上,也能兼顾对本土戏剧的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