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路腐蝕成腦爛?英國《牛津字典》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
过度吸收破碎资讯,可能引发「大脑腐蚀」或「脑烂」?这应是人类特有的烦恼,猪猪和猫咪不须担心。 图/路透社
《牛津字典》12月2日公布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中文略可译为「大脑腐蚀」或「脑烂」,意指接收太多琐碎资讯而造成大脑吸收与思考能力下降。尽管这样的焦虑在电视时代已经存在,但仍反映出传播科技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仍透过社群媒体继续加剧。
2007年,苹果公司的贾伯斯(Steve Jobs)着一袭高领黑衫,宣布推出「革命性网路设备」——第一代iPhone,全人类「滑」手机的时代正式揭幕。2009年,流量分析指 Facebook 为全球使用者最活跃社群媒体;同年「开心农场」在台湾爆红,而中国在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后封锁Facebook与Twitter等社群媒体。
时间来到2024年,最新年度代表字「brain rot」,根据《牛津英语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定义,「大脑腐蚀」是指人的心灵与智力有所退化,其原因是出于过度消费琐碎的、无挑战性的资讯(特指网路内容)或那些「刻意使人退化」的资讯。这并非危言耸听,许多专家已发现,近年人们沉溺于社群媒体上的低品质内容,恐造成普遍心智能力降低。光是在2023至2024年间,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暴增了230%。
「brain rot」一词的出现时代相当早,是在1854年美国作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知名散文集《湖滨散记》(Walden)。梭罗在书中批判当时人们轻视复杂思维、偏好简单概念的倾向,并认为这种倾向将令社会整体的心智努力程度下滑,「整个英格兰都在努力解决马铃薯疫病,为何没有任何人努力治疗大脑腐蚀的病症——明明后者更为广泛、更加致命?」
人们过度吸收社群的短幅资讯,可能形成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 图/美联社
对于思想浅碟化的担忧,从19世纪到21世纪也不曾断过。电视普及、电视台泛滥的1985年,美国传播学者波兹曼即在《娱乐至死》中分析,电视让一切议题都成为日常娱乐及背后危机。波兹曼指出,当资讯量变多,且在家中客厅、任何时段都触手可得,接收者反而更容易接受简化有趣的资讯,再严肃震撼的消息,都因为资讯的通膨而成了无意义的娱乐材料。
波兹曼承继麦克鲁汉「媒介即讯息」思想,认为资讯娱乐化的重点不仅在节目是否制作精良,更在于知识结构的呈现、人们获取讯息的感官运作和接收场景等都会因媒介形式改变,进而影响人类行为。例如,实体报纸可以运用排版凸显事件的重要性与关联性,网路媒体就比较缺乏这种暗示性功能;而同样一部赚人热泪的电影,观众持手机在床上放松观看,与坐在电影院和一群人共赏的反应也会不同。
智慧型手机与社群媒体,也让媒介特性更为复杂——社群媒体的内容又即时、又能历久弥新(久远黑历史随时能被翻出);当所有人都能发表内容,个人与公共的资讯界限变得模糊;而因为使用者随时随地都能接收资讯,反而会对资讯产生排斥,休闲时间只想滑向更轻松愉快的内容。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界指出,当资讯过多造成「认知过载」(cognitive overload),大脑处理资讯的功能就会「瘫痪」,引发消极、麻木、无法专心、生产力下降与决策失误等问题——即是所谓的「大脑腐蚀」。
《牛津字典》官方也指出一项有趣的事实,尽管「brain rot」可能是社群重度使用者遭遇的严重问题,尤以从小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Z世代和阿法世代(Gen Alpha,2013年后出生者)更需注意,而他们近来也开始注意此现象,年轻族群最爱的TikTok上就有愈来愈多关于「brain rot」的讨论。而为了改善大脑腐蚀危机,澳洲国会已领先全球、在11月底通过法案,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群媒体,虽然外界还不知道该如何执行,但立法的个中意涵十分清楚。
澳洲国会11月立法禁止社群媒体公司让16岁以下儿童使用其服务。 图/法新社
自2022年以来,《牛津字典》会在年底公布多个热门新词,开放网友投票选出该年度代表字。所有入选关键字都能反映时代趋势,今年热门字也几乎都跟网路有关。
例如:「dynamic pricing 」(动态定价):是指企业使用个人化追踪技术,针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价格。例如热门机票和叫车服务可能「愈查愈贵」;或是会员制服务给予新用户比旧用户更多的促销优惠等,相关手法广泛见于各种产业。
「slop」(粗制滥造的AI内容):因为AI生成工具愈来愈发达,人们愈来愈常看到以假乱真的文章、图片和影片,移花接木的资讯让人不知如何反应,这种内容就叫「slop」,单字原意为稀泥、融雪、排泄物等糊烂肮脏的东西。(可能也促成了大脑腐蚀的流行?)
「lore」(背景资讯):原意为人们流传下来的知识,在目前流行网路用语中,代称一个人的小故事或秘密经验。lore 并不一定是真实或秘密资讯,例如虚拟网红Vtuber 也可以有自己的 lore,才能形成这个角色的「人物设定」。
「Demure」(得体)则是从一段 TikTok 热门短影音而爆红,明面意义是指得体或端庄的造型,但实际使用上却带点幽默讽刺,强调从朴素简约的服装中如何带出自我意识,也是一个十分重视语境脉络、乱用时可能令人尴尬的流行词汇!
《牛津字典》2023年代表字「rizz」,则是从「charisma」缩写而来的网路用语,意思是具有风格魅力、浪漫的吸引力,被归类为Z世代流行语。2022年《牛津字典》代表字则是「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象征了历经疫情与战争之后,人们自我放纵、懒惰邋遢、甚至贪婪享乐主义,寻找喘息手段的现象。
日常生活压力大、资讯疲乏等原因,都让全球人们愈来愈依赖社群媒体上的短浅内容。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