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登革热出现首例死亡 40多岁女发病5天过世

本土登革热出现首例死亡,40多岁女发病5天过世。图为陆军八军团39化兵群在社区进行化学防治。(资料照)

登革热出现首起死亡个案!卫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国内上周新增206例登革热本土病例,个案分布仍以台南市、云林县、高雄市为主,其中新增一例死亡案例,为40多岁女性,于7月16日发病,7月21日死亡,为今年首例死亡病例。

疾管署表示,国内上周(2023年7月18日至7月24日)新增206例登革热本土病例,新增个案居住地为台南市(163例)、云林县(40例)及高雄市(3例)。国内自6月13日出现首例本土个案以来,短短一个半月,快速累计630例本土病例。

疾病管制署今(25)日公布今(2023)年首例本土登革热死亡个案,为台南市40多岁女性,7月16日出现发烧症状,因症状未改善于7月18日就医住院治疗,并经医院通报检验后确诊;经医师同时诊断有热衰竭情形,后于7月21日因病况恶化不幸过世。依据现行死亡病例统计定义,登革热确定病例于传染病通报系统具通报及确诊纪录者,于确诊后60天内(含)自然死(排除意外死、自杀、他杀、不详)且死亡证明书之死因甲、乙、丙、丁任一有记载登革热相关病名,即列入死亡统计,故此案研判为今年首例死亡病例。

疾管署防疫医师林咏青表示,这名登革热死亡个案为南部四十多岁女性,7月中旬时有发烧症状,但经过2天后,家属发现她高烧超过40度症状持续,意识状态差,就医治疗后发现已经有登革热警示症状,包括嗜睡、躁动不安,持续有高烧症状外,还有癫癣,热衰竭、休克,住院后发生数次心跳停止,发病后五天因为多重器官衰竭过世。

林咏青呼吁年龄比较长、幼童、有慢性疾病、孕妇感染后并发重症风险高,以及先前曾感染登革热后来感染其他型别的登革热重症的风险也比较高,因此防治重点为注意防蚊,清除孳生源,才能釜底抽薪。

由于中台「杜苏芮」来势汹汹,中南部恐豪大雨,登革热热区台南、高雄台风后疫情恐怕风险再度升高,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表示,相关研究都指出大雨后两周,病媒蚊指数会升高,卵数也会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台风过后积水容器增加,就会增加卵孵化成成虫的机会,就会叮咬一般民众,就会造成登革热疫情升高。

曾淑慧强调,疾管署和地方每天都会开防疫会议,目前在南区区管中心、高屏区区管中心都有派机动防疫队,会有专家到风险区,热区,做相关风险评估,希望地方台风后一定要清除积水容器。

国内今年截至7月24日累计630例本土病例,其中台南市524例、云林县82例、高雄市21例、台中市2例及屏东县1例,全国病例数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最高;个案年龄介于未满10岁至90多岁,其中大于60岁以上个案占42%(266例),高于2014至2022年60岁以上累计个案数占比(26%),目前累计7例重症病例,其中3例住院中,另累计1例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