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廉玉波:传统巨头与新势力合作证明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优势
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
日前,比亚迪“1天时间收12万份简历”的火热校招引发大量关注,股市中的“迪王”转而成了求职者口中的“爹迪”。
10月25日,在第30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期间,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比亚迪仅应届生就招聘了超3.1万人,集团研发人员已经接近10万人,覆盖了从整车、电池、零部件、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为的就是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
业内公认比亚迪在技术上的投入一直不“手软”。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超142亿元,同比增长120%,这一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同期净利润。
在比亚迪的技术储备上,智能化是核心一环。廉玉波提到,外界有部分人对比亚迪有所误解,以为比亚迪不注重智能化,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公司在智能化上的投入,可能没有哪家车厂比我们大。”
在廉玉波看来,正是比亚迪对于智能化技术的理性态度,造成了一些误解,但在以安全为首的汽车行业中,这种理性却是基石。
谈智能化:必须投入,但不要透支期待
“面向未来的技术,一定要充分储备。但是要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廉玉波说道。
他表示,企业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先发优势,未来,汽车产品的方向是更智能、更舒适、更贴近消费者、更具差异化,“一款产品打天下”已经越来越难。
基于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比亚迪已经形成了王朝(比亚迪品牌)、海洋(比亚迪品牌)、腾势品牌、仰望品牌、方程豹品牌的品牌矩阵。在技术方面,这些产品也并未“套娃”,而是每个品牌都形成了专属的技术支撑、有对应的技术储备。
廉玉波强调说,“不能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智能化应该要跟用户的需求、用户的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不同的用户群、不同的产品属性,应该赋予其不同的智能化功能,有的产品可能在越野功能上智能化需求更强,有些车是普通通勤使用,更多需要的是乘坐智能化。”
同时,廉玉波也表示,随着技术迭代、成本下降,部分成本更高的智能化功能也会逐渐向大众车型普及。
针对车辆智能化中的智能驾驶,廉玉波更是反复强调“要理性”。
他介绍,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方面投入巨大,例如仰望车上搭载多达三个激光雷达,使用5纳米芯片,对待智能驾驶“一定要去研究它、储备它的技术、不断去完善它。但其中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技术的成熟度、法律法规的成熟度,以及人们认知的成熟度”。
“一些超预期的宣传会透支消费者的期待,反而对智能驾驶产业是不利的,这样可能会让消费者反感。”廉玉波表示,自动驾驶首先要把安全要放在第一位,没有安全就无从谈起自动驾驶。
谈巨头与新势力合作:证明了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优势
谈及近期中国造车新势力与国际传统巨头的技术合作,廉玉波评价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早,确实有一定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介绍,在十多年前,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成立腾势品牌,双方各持股50%,其实其中就是比亚迪出了技术,用技术对等投资。又如比亚迪与丰田合作,为丰田开发Bz3车型,也是用了比亚迪的电池电控等技术。
“尤其是在智能新能源车时代,中国的先发优势已经呈现出来,这确实是事实,也不用回避,我们有这种自信。”廉玉波表示,国外一些传统车企寻求一些合作,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好事,证明我们在这些方面肯定有优势。”
他也谈道,一旦这些传统巨头把人力、物力、财力和思想集中度都投入到新赛道以后,中国车企想保持优势,就必须大量去储备技术,要形成综合的优势。所谓综合的优势,就是要通过技术优势,最终创造出国际上叫得响的中国品牌,把技术体现到产品、品牌、市占率上。
技术的重要性,在廉玉波看来,还体现在整车企业在整个生态中的主导能力上。
众所周知,比亚迪有着超强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廉玉波介绍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起步早,其实许多技术是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迫不得已自己研发,逐步形成了优势。
“我们自己做的东西,如果外面有更好、更经济、更高效的,我们是敞开大门的。除了电池我们现在用自己的,因为电池很难专门给我们开发,其他都是开放的。”廉玉波表示,目前比亚迪与博世、华为等均有大量合作,华为智能驾驶产品、视觉产品、光学产品等在比亚迪车辆上都有使用,同时比亚迪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也都在和其他车企共享。
他表示,在这个生态圈中,整车厂一定要有很强的主导能力,车企就是厨师,一名优秀的厨师要有能力把优质的材料进行整合、取舍,才能呈现出美食。作为“厨师”的核心能力则是对技术、产品、市场、用户的理解,这需要整个公司研发的核心能力以及人才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