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廉玉波:刀片电池解决稀有金属“卡脖子”问题
9月6日,在2022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廉玉波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由“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进入全面化市场拓展期,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共识。全面市场化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和充分的竞争,这势必会对产业链各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进步,才能使整个产业稳健发展。
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廉玉波谈道,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互促进下,我国的动力电池上下游都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给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将产业链的优势转化成价值链的实现,是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廉玉波认为,首先车企需要转变的是过去对于零部件价值的认知。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科技体验将会高度依赖芯片、算法、软件等底层产品的进步,需要车企改变过去的议价策略,给予这些零部件相对应的价值地位。每个车企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重新建立新的零部件的关系。
廉玉波谈道,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建立了从原材料到电池产出整个过程的全自动、高精度、智能化的生产线,同时构建了从矿产开发、原材料研发到电池包的开发制造,再到电池回收利用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电池如果大量使用镍、钴等稀有金属,原材料将无法稳定供应,在燃油车全面被替代时代到来时,原材料的供需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加剧。”廉玉波指出,中国发展新能源车,减少石油的消耗比任何国家都紧迫。中国不能从被石油“卡脖子”,转变为被金属钴和镍等稀有金属“卡脖子”。
他谈道,比亚迪在2008年就坚守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2020年推出的刀片电池,包体能量密度与三元电池基本相当,解决产品安全性、稀有金属“卡脖子”问题,循环次数达到1.5万次,电池的成本也更具有竞争力。
基于对市场的需求和对产业链发展的认知,廉玉波表示,比亚迪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双模汽车定位存量替代,纯电动汽车定位成增量替代,2021年推出的第四代以电为主的DM-i技术和全新e平台3.0在各个性能维度全面超越燃油车,市场表现很优异。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停产燃油汽车,继续加入自身的转型升级。
在廉玉波看来,汽车产业并非是封闭的产业,特别是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变革的当下,比亚迪认为需要秉承开放的态度,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上下游携手共同实现新能源产业的价值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