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陳澄波釘在228十字架上 長孫:他把幸福畫在畫中
今年为前辈画家陈澄波诞辰130周年纪念,国立台湾博物馆与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共同策展「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以陈澄波8件原件画作与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进行对话。记者陈宛茜/摄影
台博馆铁道部园区的陈澄波百三特展「走揣・咱的所在」,展出前辈画家陈澄波最后遗作「玉山积雪」。过去介绍这幅画会提到其为陈澄波送给同是228事件受难者柯麟的作品,在此展中却是介绍「玉山为何积雪」的台湾气候特色,附上陈澄波文字「每天在其下的嘉义市民,实在太幸福了。」陈澄波长孙陈立栢表示,台湾人是幸福的,「陈澄波把幸福画在画里」。而陈澄波是个幽默、画中洋溢幸福感的人,希望透过展览「让陈澄波不被钉在二二八的十字架上」。
今年是陈澄波诞辰130周年纪念,台博馆与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合作推出「走揣・咱的所在」,以陈澄波八件原件画作与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进行对话。陈立佰表示,该展油画高度调降至画中心线为137公分,此一高度对成人来说不致造成观赏障碍,对14岁学童来说却是最佳视角。
文化部长李远表示,39岁时做纪录片「寻找台湾生命力」时,生物系毕业的他想以大自然比喻台湾,便想将陈澄波放入纪录片中。这次看到台博馆将陈澄波的画与台湾的动植物、矿物结合,展现陈澄波如何用画画出台湾最核心的生命力,非常感动。「红是风,红是火,红是心,红色是我倾吐在画布上永不止息的歌。」李远说,陈澄波是用歌唱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画,「陈澄波应该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也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陈立栢表示,在陈澄波120岁的纪念展之后,他一直思考在艺术史之外,陈澄波的作品是否能找到另一个面向,亲近接触美术界以外的大众。他选择与自然史典藏为主的台博馆合作,「把陈澄波搬进博物馆」。展览以「北回归线地标」、「玉山积雪」等陈澄波油画破题,结合台博馆馆藏及鱼类、植物等标本,展现台湾丰富多变的自然现象。
旅居国外30年,陈立栢一直在想如何介绍台湾的故乡。他表示,黑潮、季风和北回归线这三种自然力在台湾交会,让台湾成为一个宜居的环境,是一种「幸福的状态」。「我想让年轻人了解,在这个地方、几百年前来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100多年前陈澄波把它画在画里」,他找了几十年,「终于在阿公的作品中把他拉出来。」
陈立栢表示,亚洲许多博物馆都来跟陈家谈收藏陈澄波作品。但陈家所有子孙经过长期沟通已做出决定,台湾现在正处于国力最强、最有钱的时候,如果国家愿意成立一个「国立近现代美术馆」,陈家就会把手上所有陈澄波画作捐赠给这座美术馆。他表示,日、韩、大陆都有国家级近现代美术馆,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则正在盖,「台湾是个有台积电的国家却没有这样的美术馆」。
今年为前辈画家陈澄波诞辰130周年纪念,国立台湾博物馆与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共同策展「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以陈澄波8件原件画作与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进行对话。记者陈宛茜/摄影
今年为前辈画家陈澄波诞辰130周年纪念,国立台湾博物馆与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共同策展「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以陈澄波8件原件画作与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进行对话。图为陈澄波生前最后一件作品「玉山积雪」。记者陈宛茜/摄影
今年为前辈画家陈澄波诞辰130周年纪念,国立台湾博物馆与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共同策展「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以陈澄波8件原件画作与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进行对话。左为陈澄波长孙陈立栢,右二为文化部长李远。记者陈宛茜/摄影
今年为前辈画家陈澄波诞辰130周年纪念,国立台湾博物馆与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共同策展「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以陈澄波8件原件画作与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进行对话。记者陈宛茜/摄影
今年为前辈画家陈澄波诞辰130周年纪念,国立台湾博物馆与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共同策展「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以陈澄波8件原件画作与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进行对话。记者陈宛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