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市场过不去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总统国庆演说的重点之一是「新情势下的经济战略」,表示要全力、全方位投入供应链重组,打造台湾成为国际资本人才数位技术汇聚的重镇。立意甚佳,问题是如何做到?

「投入供应链重组」是近期蔡政府相当着力议题,从9月4日与美国在台协会共同举办「重组供应链:促进理念相近伙伴间之韧性论坛」开始到国庆演说,蔡政府都在宣传一个意象,就是台湾有本事参与「去中国化」供应链的打造,让台湾的产业发展经贸往来逐步与大陆脱勾。然而,这恐怕只是难以落实的想像。

的确,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间兴起了一股「重组供应链」的声浪,希望供应链不要过度依赖中国大陆。美国基于遏制中国成长发展的立场,更是极力串联其他国家倡议供应链「去中国化」。只是到目前为止,成效并不显著。道理很简单,产业发展和经贸往来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和比较优势法则。除非是基于国家安全需要,可以不计成本和市场竞争力,绝大多数的民生用品是要考虑性价比的。一旦考虑到性价比,就必须依循经济规律,而不是政治操弄。

美国倡议重组「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基本上是政治操弄的思维,而不是经济规律的实作,对于成本效益和比较优势的考量不够踏实,画大饼味道比较浓。所以,国际间的反应并不热烈,倒是台湾表现得一头热。

可是,现实终归是现实。由于大陆在疫情防治上表现优异,经济复苏情况相对良好,再加上新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升级涌现的商机,供应链大规模移出大陆的现象并没有发生,连美国企业对于「去中国化」的号召都不太热衷遑论其他国家的企业。目前供应链重组较多的情况是将供应链中附加价值较低的段落,移到工资土地更便宜的东南亚地区,附加价值较高的段落仍留在大陆。结果就是大陆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迅速增长,大陆领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益发活跃

必须注意的是,台湾的产业发展和经贸往来已深深嵌入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和大陆的连结尤其紧密。当全世界大部分的经济体今年会严重衰退之际,台湾或许有机会和大陆一样维持经济正成长,主因就是依然享有对大陆大量的贸易顺差,且顺差已贡献了台湾GDP的约20%,此时台湾是该抓住机遇善用活水,还是逆势而行,与市场过不去?(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