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爆炸案:美国社会到底出了什么事?

仁义

整理美国近20年本土重大恐怖攻击:(引民视新闻资料

1993年2月,纽约世贸中心地下停车场发生货车炸弹攻击,造成6死、1000多伤。

1995年后,也就是1995年的4月19日,奥克拉荷马市联邦大楼遭到汽车炸弹攻击,有168人丧生,500多伤,是美国75年来死伤最惨的爆炸事件

1996年7月,美国亚特兰大百年奥运纪念公园爆炸案,2死100多伤。

最后就是2001年的911恐怖攻击,盖达分子劫持4架客机冲撞纽约世贸大楼等建筑,在纽约、华府宾州共造成约3000人丧生。

2013 波士顿爆炸案....

从这些历史纪录看起来,恐怖攻击层出不断,这么多的暴行,不禁令人质问:美国社会到底出了什么事?

笔者之见,这么多的暴行正反映美国社会的暴力文化,我们应该要问的是,是什么因素使美国社会文化具有浓厚的暴力色彩?

这不是道德与心灵的问题,也不是个案人格的心理特质,而是反映了美国这个国家政治经济结构所呈现的一种社会独特的特质,或是一种文化。

笔者试从三个角度解读美国社会蕴涵暴力性质因子:政治、经济、文化。

(一)政治与经济:

西方军事思想家克劳赛维兹在「战争论」提到几个观念:战争是政治的的手段,虽然战争的母体是政治,但战争反作用于政治。克劳塞维茨认为,尽管战争是由政治目的引起的,战争必须服从战争意志支配,但政治目的并不「因此就可以任意地决定一切,它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第1卷,43页)。

从战争的角度去体察国际政治,是最能明显呈现美国暴力文化的因子。

「尽管战争是由政治目的引起的,战争必须服从战争意志的支配,但政治目的并不『因此就可以任意地决定一切,它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这段话有点抽象,我想应该用美国来做解释更贴切不过了:

美国为了维持政治霸权的目的,不断发展并增强军事工业体系,透过高科技的战争的手段来达到国际政治的目的,但是随着军事工业体系的不断茁壮发展,为了它的永续生存,军火商这个强大的利益团体,反而倒过来影响美国政府,以制定符合他们利益的外交政策....

其实从军火商的角度来思考美国的国际政治,反而更能掌握真相。

美国需要「不断战争」才能巩固霸权政治....

换句话说,适度且局部的战争,适度的国际冲突其实是有助于稳固美国在国际的龙头地位,想像你是某位军火商的高层分子,世界若无战争,武器生意将面临断炊,要向国防部要预算也会落空,维持一定程度的「战争」,产业才能得以持续生存、成长;对美国政府而言,为维持军事优势与领先全球的地位,必须仰赖国防工业持续的创新与研发,就此而言,美国政府与军火商的关系是水帮鱼、鱼帮水的共生互助关系。

伊斯兰教激进派反击的失败:宾拉登之死,恐怖主义的终结?

恐怖攻击的政治的目的,便是要借由无限度的恐惧,以打垮敌人的意志,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就历史来看,这种不定时游击式的突击,很少能真正打击对方,形成一种瓦解敌人的威胁,它通常适得其反,反而让对手更加的团结,民族意识更加的凝聚,并给予主战派一个出兵的借口与机会

宾拉登的恐怖攻击,不正让美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更紧密,军力的全球部署更加跨扩张,同时更加壮大美国的军事工业(因为它更有理由要求更多的预算与资源),于是原先为占有伊拉克的石油,此时找到「师出有名」的理由,借机出兵,使得中东与美国的国际关系的天平向美方倾斜,美国取得更多的谈判筹码....恐怖攻击,就整体国家利益与军火商利益,不见得是一种危机,而是可以把影响力扩张的机会,而这正也是恐怖主义的「失败」之处。

事实上,美国军队素质令许多国家望其项背,素质颇高,作战能力极强,除了有着先进的科技配备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实战的经验,全世界大概很少有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到处在打仗,遍地烽火,为维持军队的作战能力,除了透过「不断战争」的累绩经验外,在军人的心态上必须灌输一种「战斗而随时等待反击的姿态」,一种「尚武」的精神,这种「尚武」的意识型态,就代表美国竞争的文化,是美国赖以在国际上不坠的精神,不过「尚武」的精神其实便隐含着「暴力「的本质,蕴涵暴力性质的因子于是在美国社会里便播下它的种子,萌芽而滋长。

从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去揭露它的文化与意识型态,我知道,这种分析很类似「老马」的观点,虽然陈旧,但还是很实用....

(二)文化:

1.媒体传播:

安德森说,民族主义是一个「想像的、有限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共同体」,说明了媒体在建构形塑民族主义的认同的力量。

任何动武的国家,无论是抵御敌人或侵略对手,必定把自己的军队形象成一支「仁义之师」,我想,美国在这方面的策略可说是既高竿又成功,尤以电影的影响力最为深远。

恐怖主义非但不能抑制美国人的团结意识,而是变成一种电影题材,以供大众消费与娱乐的产品,电影工作者并将这种恐怖且痛苦的经验,衬托美国人高贵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歌颂美国,赞扬人民,吊诡地成为宣传美国最佳的利器。

美国军人那种正直、荣誉及责任等正面形象,早已深植不少人的心中,这就是宣传美国形象与军事工业体最好的公关行销,「尚武」、「以眼还眼」的价值深烙在美国人的心中,美国社会其暴力的味道早已能被嗅觉得出来。

2.宗教

基督教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国之魂魄。信仰融入了美国生活,从政治到庶民生活。

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 (马太福音24:6)

以基督教的历史轨迹来看,战争是「家常便饭」,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占领耶路撒冷、征服殖民地等....「圣战「(如同伊斯兰教的概念)的概念并不陌生。基督教有一部分是与「暴力「脱离不了关系....

结语

为保持国家处于世界霸权的政治位置,「尚武」是可欲也必须的,同时,军事工业体系的发展就如一台无法停煞的法拉利,只有前进,没有停止,就像双面刃,它使美国强大但也付出代价,美国这个「国家特质」的因素,使其社会不得不呈现「暴力文化」的面向与面临暴力的风险,悲观地说,暴力的阴影将持续困扰美国社会的生活......

●作者洪仁义。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