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区别
“门厅”和“序厅”,虽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博物馆学的概念上却大不相同。从概念上区别“门厅”和“序厅”,可以从理论体系、空间、组成部分、功能、表现主体、形式这六大方面分别着眼。
1、理论体系方面
博物馆的门厅是博物馆建筑的一部分,是观众进入博物馆首先抵达的空间,它是建筑设计中一种限定和连接内外空间的元素,为人们提供了可识别建筑“内”与“外”的界线,属于建筑的范畴。
“序厅”是博物馆学的专有名词,它的内容、功能甚至空间范围是根据当下的展览内容确定的,它随展览的需要而存在或消失,经常处在语境变动中。对其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展览的序厅”,属于陈列的范畴。
2、空间方面
门厅属于建筑的一部分,它位于观众进门后首先进入的空间,是功能性的共享空间,也是室内室外的过渡性空间。作为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必经之路,每个现代博物馆在建设之初都会考虑门厅的位置,为其留出一定的空间。
序厅位于陈列空间的起始处,是连接展览内部与展厅外部的过渡性空间,是展厅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内展厅数量不止一处,由于精力有限,有的展厅可能会被观众忽略。大部分博物馆在建立之初会为序厅特意留出空间,但也有部分博物馆由于面积受限,并不会为序厅预留建设面积。
3、组成部分方面
一般情况下,博物馆的门厅空间比序厅大,功能也更复杂。门厅一般由售票、寄存、安检、信息咨询台、博物馆平面导览图、商店、休息室等部分组成。另外,由于部分建筑构造特殊或客流量较大可能引起堵塞等,上述部分接待设施可能会设置在门厅之外。
序厅属于陈列展示厅,一般由展览标题、序言(或称“前言”)以及建筑设计等组成,有时候会有致谢部分。
4、功能方面
门厅属于“非展览类”公共空间,由公众服务设施和公众交通设施组成。一般被认为是观众的“感官调节区”,是博物馆为缓解观众从室外进入博物馆时的感官和心理变化而安排的过渡空间,也是观众的集散空间。门厅的面积较大,博物馆有时候会利用这部分空间作为举行中小型活动的场所,因而该空间更强调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序厅是陈列展览的“点睛”之笔。它是陈列展览的前奏,是整个展示活动的前导,被形象地称为“窗口中的窗口”。它不仅是分散人流的缓冲空间,更具有烘托气氛、转换情绪的功能,因而该空间更强调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5、表现主题方面
博物馆的门厅位于博物馆建筑的起始处,所有前来参观的观众都必须由此进入展览区。所以,门厅的主题一定要代表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和内涵。门厅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博物馆的主题。
序厅是陈列展示的前奏,它体现的是陈列展示部分的主题,是构成博物馆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
6、形式方面
门厅是非展览性空间,具有辅助功能和服务功能,这些功能在整个建筑空间序列中起着配角的作用,所以对服务空间一般都采用形象简洁的中心空间设计。如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门厅都会有一个代表博物馆形象的标志性小型雕塑或微观建筑。
序厅是陈列展览的开头,有“凤头”之美誉。其形式更加多变,但是主题和形式都要与主展一脉相承。国内博物馆常见的序厅建筑设计有全景画、浮雕、雕像、蜡像、油画、国画、大型艺术场景等。
文章节选来源:《博物馆门厅和序厅的区别鉴定策略分析》,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在线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