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敌风吹雨打!台湾船倾斜变危船 南市府着手解体拚园区转型

台湾船受损功成身退,文化局决定卸除损坏构件。(曹婷婷摄)

以古法全木造复刻的「台湾船」,为国内第一艘1比1比例打造的仿古船,经修复规画后,2019年以「1661台湾船园区」问世,开放参观以来,吸引近22万人造访,惟木造船舶不敌日晒雨淋,出现多处腐朽且船舶开裂,基于安全考量,今年3月闭园,近日更因大雨摧残,加剧船身裂损,文化局决定卸除损坏构件。

台湾船受损功成身退,文化局决定卸除损坏构件。(曹婷婷摄)

仿古台湾船最初打造目的是重现台湾17世纪海上盛事之景,在文建会补助下,是国内第一艘自建大型仿古船,长度30公尺、 宽度7.6公尺、船深3公尺、主桅高28公尺、总重约150吨;台湾船自2008年建造,隔年完工,2010年12月4日首航,从安平港航向鹿耳门郑成功登陆处,原本还计划航行到日本平户市郑成功出生地,然而,2011年12月在高雄夜航训练时,发生主桅杆折断事故,拖回安平修复,自此便停靠在安平港,造船加修复等费用逾1亿元 。

鉴于复原台湾船具重要价值,文化局将修复好的台湾船打造成台湾船园区,2019年台湾船文化园区整备完成,开幕后,吸引近22万名民众参观。然而,木造船舶露天展示,日晒雨淋,热胀冷缩,不利长期保存,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于船体装设通风设施,进行日常养护与局部支撑。

今年3月,文化局检视台湾船木材多处腐朽且存在侧向开裂情形,基于安全考量决定闭园,并请教结构及造船领域专家,认为台湾船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建议就已达使用年限的台湾船作财产报废,着手进行船舶解体调查,卸除损坏构件,保留堪用物件,提供日后研究之用。

连日由于锋面来袭,台湾船不堪大雨摧残,船艏及右舷舷墙出现裂损,文化局于第一时间加以清理覆盖,因观察船舶仍有倾斜及持续扩大损坏之势,加上船体出现倾斜,为避免发生意外,文化局已开始委请厂商解体,将以最短时间完成清理。

文化局指出,在台湾船「功成身退」后,将在台湾船园区研拟计划重新建构传统船舶意象,以传统造船技术研究为重,规画模型船工坊或海洋主题活动,透过更新及多元的手法,让台湾船园区于台南400之际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