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为康养消费升温
来源:经济日报
在服务消费蓝海中,康养无疑是社会关注度颇高的消费领域。近年来,以康养、旅居为主题的小镇、新区、产业园、综合体建设渐成气候,一些项目既是周边群众休闲养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也是当地拉动内需、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我国康养产业已形成旅居、运动、疗愈、研学等核心业态,这些业态依托气候、森林、温泉、中医院、特色农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化的康养产业生态。
康养消费为啥火?旺盛的市场需求是根本原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大健康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看重体验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已成趋势,这些为康养消费的持续火热提供了客观环境。康养产业不仅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服务消费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做好康养文章,各地充分利用和发掘当地特有资源,并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诉求方面下功夫。云南依托温泉、雨林、中医药等资源规划建设疗养空间,康养项目与旅游服务交织融合;甘肃推出康养旅游线路产品,沉浸式中医疗愈体验受到好评;海南陵水围绕疗愈康养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浙江衢州通过深度开发森林资源打造保健养生基地。
面对巨大机遇的同时,康养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产业链条不完善、上下游协同不足、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这也是不少康养项目“空有场地却鲜有生意”“一时热闹却难以长久”的深层次原因。
专业人才短缺,是康养消费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表现。一些地方大手笔投资建设的康养社区,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但康复师、理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却时常空缺,仅靠机器设备显然满足不了消费者在精神、心理、医疗等层面的综合需求。此外,管理人才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康养消费体验。不同于其他行业,康养服务的对象以老年人以及对健康生活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居多,提供精准、贴心的康养服务,需要具备跨界融合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
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是制约康养服务质量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高龄老人更青睐医养结合式的康养方式,但在标准衔接、护理协同上,医疗与养老机构之间还面临不少障碍,深度融合有待推进。一些康养综合体提供的服务品类不少,但基础数据没有实现有效的互通共享,产品的设计研发没有综合考虑各环节的互补融合,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就打了折扣,质量参差不齐。康养项目办得好、办得长久,有必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调,为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扫清障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暴媛媛)